声音简介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凡夫的老死,亦无辟支佛的老死尽。以般若观一切法,可以超越世间fa无明,超越出世间fa——无明尽。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谛即真实之意,四圣谛不是辟支佛道,是罗汉道,世尊三转十二行法lun,示二乘人四谛法门:


一、示相转


此是苦,逼迫性——指众生的果报完全是苦的,生老病死再加上贫病交逼,是为苦苦,就是快乐也是无常,乐坏苦生,名叫坏苦,享禅定之乐也是无常,属于行苦,是故三界中有苦苦、坏苦、行苦,是名三苦,另外还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等,众生不知苦,所以如来示苦相。


此是集,招感性——苦从何来?是自招的,名集谛,集即招感之义,人人都有贪嗔痴烦恼,由三烦恼作杀盗淫妄等业,由业而招感上述八苦,苦是果,烦恼业是苦因。


此是灭,可证性——灭苦因苦果名为灭谛,苦尽就是涅槃。


此是道,可修性——灭苦因苦果需要修道,道谛是无漏法,修无漏法,不漏落生死。


二、劝修转


此是苦,汝应知——知即觉也,觉[苦]生则无生,觉[苦]住无住,觉[苦]灭无灭。觉苦无生,何来有苦,所以谓此是苦,汝应知。


此是集,汝应断——集是烦恼,烦恼可以断,如何断呢?一定要觉,觉集无集即断集,故云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灭,汝应证——如何证呢?苦因苦果“灭”了,这个“灭”因生而有,无生则无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是云证。


此是道,汝应修——道是可以修,如持戒则有戒,不持戒则无,修定则有定,不修则无,断惑则有慧,不断则无,故云汝应修。


所谓修道就是修三十七助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还有三无漏学:戒、定、慧。


三、得证转


此是苦,我已知,不用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用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用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


何以不用更知、更断、更证、更修呢?因为如来悟了四谛真实之理,例如苦,是有为法,有为不离三相:生、住、灭,如来悟苦的生相不可得,悟苦的住相不可得,悟苦的灭相不可得,若悟到苦的生住灭三相不可得,苦当体即空,空就是苦的实谛之理,是名苦谛。


集也是有为法,不离三相:烦恼有生耶?悟则无生相可得,烦恼有住耶?悟则无住相可得,烦恼有灭耶?悟则无灭相可得。如是迷时见有烦恼生、住、灭可得,悟时,烦恼生住灭三相皆不可得,当体就是空,此是集的真实相,故名集谛。


灭又如何?有生则有灭,觉则无苦生,亦无苦可灭,寂灭现前,就是灭的真谛,如来说灭,因苦灭而见谛,见谛时无苦无集,故无灭。


道又如何呢?例如修戒定慧之道,戒有生耶?戒无生相,戒有住耶?戒无住相,戒有灭耶?戒无灭相,戒定慧无生住灭三相可得,无生住灭三相就是无为法,戒定慧当体即空,道即是空相,修即无修,故云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六祖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此是戒定慧的真理,道的真谛。


在诸法的空相、实相内,无凡夫苦集之法,亦无贤圣灭道之法,故谓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一切fa空,空相便是清净相,在清净相内,六根清净,故无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清净,无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亦清净,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明清净,故无无明,无明尽亦清净,故无无明尽,老死清净,无老死,老死尽亦清净,故无老死尽,无菩萨能修六度万行之智,智亦清净,是为无智,万行清净,有何可得,故无得,世间fa出世间fa清净,是为无所得。


此是菩萨法门,菩萨以六度为智,皆是断惑,在未证得一切fa寂灭以前,要以智去断惑,但是一切fa本来寂灭,无能得之智,无所得之法,亦无能修之智,无所修之法,若见有能所,是生灭心,不见有能所即寂灭心,所以道无智亦无得。

听友448503865

最后把37助道品也要修没,凡有所象,皆是虚妄

回复@听友448503865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海潮明月

🙏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由海潮明月诵读,东方出版社出品,欢迎订阅🙏

海潮明月 回复 @繹樂泉

李守业《正觉人生》

繹樂泉 回复 @海潮明月

背景音乐是什么~

听友193252126

从哪找文稿呢,原来在上方顶端,现在怎么没字了呢

海潮明月 回复 @听友193252126

点击页面右上方“详情”,即可看到文稿内容

铭航_ap

六祖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孙净心

随喜您!播的心经入人心,给人一种宁静脱俗的感觉,感觉南师就在开示

孙净心

希望您多播佛法,功德无量!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