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古人的消费观:喝得了花酒,也做得了慈善

2020-02-20 00:00:49 64.7万
声音简介

郭论 


古代虽然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但古人花钱的花样也不比咱们现在差,今天咱就来聊聊古代人辛苦赚来的钱都花到哪去了。


吃喝玩乐享受型 


古装电视剧名场面:喝花酒


几位当下炙手可热的歌舞妓,摆上一桌好菜,一边看美女跳舞一边喝酒聊天,可不是美滋滋。搁现在来讲,这就叫“美女经济”。


为“爱豆”花钱


除了喝花酒,现代人花钱看爱豆演唱会,古人也花钱“捧角儿”。关于捧角儿还有这么个笑话↓


宣统二年的时候,谭鑫培先生在天津凤鸣茶园演出,这次演出的戏码儿是《失空斩》《洪洋洞》《卖马》和《奇冤报》,四场都是硬戏,场场都是人满为患。但当时谭老年岁已高,不是回回都能卯足了劲儿,后排的戏迷有时候难免听不清,只好伸着脖子探着脑袋,使劲儿把耳朵对着戏台听。四天的戏听完以后发现自己的脖子归不了位了。


谭鑫培先生


比起现在的粉丝,以前的戏迷们追角儿可是一点儿也不逊色。花钱买票包场这都是基本操作,有给角儿写新闻宣传演出的,有花钱为偶像包下报纸版面专门介绍的,甚至有自己个儿掏腰包为角儿办演出的。只要能把自己喜欢的角儿捧红,花多少钱心里也快活。



投资理财型 


高利放贷


古人放贷可以说很早就开始了,不仅如此,还是位皇帝写下了第一张借条。


战国末期,东周的最后一个王是周赧王,顶着个“周天子”的虚名,实际上就是个小国的国君,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被六国诸侯说动了心,拼凑了5000多兵马,要和诸侯联合去打秦国。



可是他太穷,连5000人的粮饷、武器都凑不齐,只好向境内的财主富户们借钱,答应他们在周军凯旋归来之日,拿战利品加倍偿还,空口无凭立据为证:就这么着,中华史上第一张欠条诞生了!


然而周赧王他们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被人一顿暴打后无功而返。富户们见周王回来,赶忙都手持债券跑来向周赧王讨债。



周赧王给吵得死的心都有,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去避债。当时人们把这高台叫做“逃责台”,“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就是打这来的!



搞房地产


据唐代《太平广记》记载,当时有这么一个“房地产大佬”,叫窦乂[yì],他靠开发房地产成为了长安城的首富。


搞房地产开发,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拿地”,“拿地”一看地段、二看价格,这一点现在也是一样。


窦乂也是深谙此理,在长安城最繁华的商业区西市,花低价,选择了一片十几亩的地,但是一块价值很低的废地。



这么大一个污水池子买回来怎么开发呢?窦乂早就想好了一条妙计,邀请长安城的孩子们来玩一个游戏:谁能用砖石瓦块击中池中的小旗,就奖励热腾腾的煎饼。结果不出一个月,池子就被填平了。


窦乂又在上面盖了20间店铺,铺子在繁华的市区,很快就租出去了,每天可以收取几千钱的租金。



窦乂虽然赚了钱,但在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森严,商人再有钱也被人看不起,窦乂就想着给自己找个靠山,听说当朝太尉李晟喜欢打马球,于是斥巨资20万钱买下一块地,把这块地建成了马球场,送给了李晟。


李晟画像


李晟很高兴,从此跟窦乂结成了死党,在靠山的保驾护航下,窦乂扶摇直上,不到40岁就成了长安首富,人称“窦半城”。


收藏艺术品


历史上好多皇帝都爱这一口,最著名也是最狂热的,大家伙都熟悉的乾隆,最喜欢在自己收藏的书画上“到此一游”;“瘦金体”的开创者宋徽宗收藏了2000多幅花鸟画;死了也要把《兰亭集序》带进棺材的唐太宗等等,要说做皇帝有钱也有权,搞点收藏不算什么。


宋徽宗的瘦金体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都热衷于金石字画的收藏,两个人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文物,甚至把衣服都典当了。有一次家中着火,李清照还冒着生命危险在火中取出一张字画,可以说不仅是为艺术花钱,是实实在在的甘愿为艺术献身了。


李清照画像


自我发展型 


进京赶考


教育也是一种变相的投资,这个道理古人也明白,攒钱参加科考,希望能通过科举这个独木桥实现自我升值的古人可不少。


许多电视剧里都有这样的桥段,穷酸秀才遇到贵人,出资帮助他进京赶考,考生高中后又回来报恩。


参加科举考试究竟需要花多少钱呢?这得视考生家乡距京城的距离而定,离得越近赶考费也就越少,如果你家距京城特别远,你不仅要花上数个月的时间,而且要准备不菲的盘缠进京赶考。



除了赶考路上的盘缠,古代考试也有变相的“考试费”,考生除了要支付试卷钱,一些考试装备,如蜡烛、餐具、席子等等,也得靠自己准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考试花了这么多钱,最后要是没考上也是够惨的。


花钱买官


实在是考不上又想做官,在古代只要你够有钱,可以买个官来做。买官这件事,从秦始皇就开始了,之后也一直都存在,但及其偶尔。


一直到汉代,买卖官职这件事形成了一个高峰期,汉灵帝甚至在自己的后宫里设置了官吏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



在这个交易所里,除了皇帝这个位置,其他的官职都能买到。汉灵帝还亲自制定了买官的规矩: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


不仅想做官的人要交钱,想升官也有价钱,一些热门官职还会进行拍卖,价高者得。想买官没钱怎么办呢?别担心,在这个交易所里可以“打白条”,上任之后再还钱。甚至汉代有名的清官张释之,官至廷尉,最初都是靠掏钱走上的仕途。


张释之画像


看重身后事型 


买地券


古代虽然人少地多,但古人对墓地的重视程度比咱们大多了。以前人都比较迷信,觉得人死了会在另一个世界里开始新生话,活人有房子,那么死人也要有阴宅,并且还专门为死去的人制造了“房产证”,叫买地券。



买地券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石头做的、金属做的、陶瓷做的,上面通常刻着墓主人的姓名、生平和安葬地点,最重要的是得写上这么一段话,用钱帛若干向土地公、黄天父后土母等地下神明购买墓地。买地券随去世之人一同下葬,这块墓地就受到了神灵的庇护,工匠也才敢动工。


厚葬


有了墓地还不够,古人讲究“厚葬”,死了也要把金银珠宝带进坟墓,让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尽荣华富贵。尤其是皇族,修建豪华的陵墓更是动辄“役万兵之众、费百万之财”。


公认的葬礼最豪华的慈禧太后,下葬时动用了4000多人,仆役们把她抬到一百多公里外的东陵下葬,路上就花了五天,花费了上千万两白银。据当时亲自参与陪葬的大太监李莲英回忆,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价值最少2亿两白银,相当于现在至少600亿人民币。



奉献社会型 


古人花钱也不光是为自己,以前商人也会把钱捐出来服务社会。光绪年间,在山西晋中修起来一座精美的戏楼,这座戏楼是在大旱年间建成的,整整花了三年才建好,耗费了三万两白银,这座戏楼恰恰是赈灾的产物。


修建戏楼的钱是由当地赫赫有名的常氏家族拿的。常家是个经商世家,专门进行茶叶贸易。为了帮助县里的人民度过这次旱灾,常家放出消息,所有人都可以来建戏楼,无论老少,每搬一块砖就可以换一碗粥。就这样,大旱旱了三年,戏楼也修了三年,当然,县里的人也喝了三年的粥。



除了拿钱帮助百姓,古人也捐资修建学校,民国时期政府还颁布了《捐资兴学褒奖条例》,鼓励慈善之士捐资兴学,如今南开大学的前身就是当时捐资建立的。


抗战时东南亚华侨捐资买飞机救国,商人捐资兴建医院,这里面也发生过很多动人的故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258消费观

消费资讯第一发布平台,消费达人私享、互动第一微社区,商业人物专访影响力媒体,舆情监督权威阵地。

by:深壹度

品牌消费观

一档聚焦品牌、消费、商业趋势等领域的谈话式播客。我们将邀请中国最引领未来的品牌创始人/主理人们,畅聊品牌视角的行业知识、消费变化、商业思考,以及有趣的营销故事。...

by:品牌消费观

玩具超人谈玩具共享消费观

创业领域知识内容服务商~不求知识最牛逼,只愿连接更鲜活!学霸晓一哥,交流学习:mo31678...

by:私享云

消费便签 | 用消费便签记录消费变迁

用消费的小便签,记录当下社会的消费大变迁!主播阿甘对话青山资本投资人、品牌创始人,从投资幕后故事聊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好吃好看又好玩,美好生活就该如此!

by:青山资本

古人十雅

古人有“十雅”不管你过得好不好,十件小事总会被他们拿出来消遣一二。也正是如此,人们有了浮生偷闲的时刻,有自己不为外人道的小乐趣。大自然永远拥有的,都是顺理成章的...

by:昀在晴天

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主题的*重要经典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

by:Mis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