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 第九交响曲

5660

 

 马勒的《第九交响曲》于1912年6月在维也纳音乐节首演,由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担任指挥。

      这首交响曲的创作始于1907年的几次事件之间,这一年是马勒厄运缠身的一年,他先是从维也纳歌剧院辞职,接着他的长女过世,然后他自己则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瓣膜的问题(尚无明显症状,是在体检时发现的)。他在1908年7月间从托布拉赫山中隐居处写了一封信给瓦尔特,信中提到:“就只一瞬间,过去我一手创造出来的宁静和清晰世界,就这么灰飞烟灭。我眼前空无一物,在这人生的终站,我竟然又回到一开始的起点。”也就是从这一年,他开始创作《第九交响曲》,并于隔年夏天在托布拉赫山庄中完成全作。

      由于早在前一年,马勒就已得知自己可能染有心脏病,多少已经预知自己时日无多,因此不无借此曲抒发自己对死亡的理解和向生命挥别的情感。

      马勒在此曲的手稿上涂鸦写道:“哦!青春的日子,消逝了。哦!爱情,错过了。哦!美貌,告别了。世界!”。这印证了马勒在这部作品中回顾一生的心态。

英国企鹅榜选定的马勒《第九交响曲》经典版本,是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乐队(飞利浦公司出品,封套上是自然风光的画作,十分切题,马勒交响曲里的大自然通常是母性的象征),评语如此写道:“这是马勒《第九交响曲》的翘楚之作。与其他指挥最大不同处是海丁克的速度稍缓,但他这种小心翼翼铺陈乐曲的方式,呈现了一种精致的气氛。在慢极的乐章中更可明显看出闪烁光亮的色彩”。巴比罗利、西诺波里、马泽尔、阿巴多均有优秀版本。

 但所有指挥大师里边,对此曲贡献最大的是瓦尔特。他作为马勒的学生,一直致力于传播马勒。1938年瓦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演绎此曲,1961年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又录制了新版,两次录音均登上了企鹅榜。马勒今日的地位与名声,与瓦尔特息息相关,尽管他阐释的马勒作品被其他大师盖过了风头。但开创之功,功莫大焉。

第一乐章 D大调

1.悠闲的行板,D大调,扩大的奏鸣曲式。圆号、竖琴、低音弦乐构成短小序奏后,第二小提琴呈示断断续续的第一主题,木管变形承接后,变成灰暗的D小调。第一小提琴呈现

第二主题,弦乐与木管对位,铜管加入后又回到D大调,将第一主题作发展处理,大提琴、小提琴、木管承接后,变为降B大调,展开以第二主题为中心的对位发展。到顶点时,小提琴与木管奏第三主题,壮丽地发展,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定音鼓表达序奏动机后,圆号抒情地处理第一主题,双簧管承接,变成坚毅的快板。圆号表现第三主题的发展,弦乐急速作半音阶下降。变为降B小调,第二主题作热情的处理。第一、第二主题加以变形,对位达到高潮,平静后在序奏动机上小号奏F小调葬礼进行曲曲调,不久变成D大调,以第一主题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一一再现呈现部材料。如果说发展部充满与死神的搏斗,再现部已在平静净化的气氛中,宁静地吟咏。各乐器纷纷作华彩处理,最后以弦乐幽静的泛音而结束。这个乐章以死亡降临开头,主旋律则是告别的不同表现。柏格认为,这是马勒“有生以来所写的最最神圣的东西,它表现了他对人世的异常热爱,表现他多么渴望在世间平静地生活,渴望享受大自然的深邃奥秘——在死亡到来之前。因为死神的降临是无可抗拒的,整个乐章渗透了死亡的征兆,它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尘世的一切理想都以它而告终。”马勒的学生布鲁诺·瓦尔特则认为:“这一乐章发展成为离别情绪的一个凄恻动人而又高洁庄重的缩影.徘徊在离别的悲哀和对天国光辉的幻觉之间的遐想是独一二的。它使这一乐章升华到天堂幸福的境界。”

第二乐章 C大调

2.C大调,指示“以缓慢的兰德勒舞曲速度”,相当于谐谑乐章。全乐章有3种兰德勒舞曲风格旋律,开头在低音管与中提琴所奏的轻松短小序奏引导下,第二小提琴像古提琴呈示第一兰德勒舞曲旋律,低音管与中提琴以对位缠绕。变得活泼后,第二兰德勒舞曲旋以E大调圆舞曲风格出现于第一小提琴,结构如回旋曲。圆号与小提琴奏缓慢的第三兰德勒舞曲旋律,低音管与大提琴引进第一兰德勒舞曲旋律的对位,进入第二段。第二段先以6个变形发展第二兰德勒舞曲旋律,再以第二兰德勒舞曲第一插句与第三兰德勒舞曲对位,以5种变奏发展。第三段先发展第一兰德勒舞曲,再利用第二兰德勒舞曲的插句作为经过句,移至第二兰德勒舞曲的发展,以4个变奏达高潮。第二兰德勒舞曲的插句加入,又出现4个变奏。第四段以回忆的方式暗示第一兰德勒舞曲,第三兰德勒舞曲亦加以暗示后,进入结尾,以第一兰德勒舞曲的回忆构成宁静的尾声。

第三乐章 A小调

3.回旋曲,幽默地,A小调,很快的快板。主题片断构成短小序奏后,第一小提琴呈示回旋曲主题,它对位、变形后,圆号与小提琴都引入新旋律,第一小提琴再引出第一副主题,展开二重小赋格。小赋格的两个主题来自回旋曲材料,它达到顶点后,再由圆号与木管再现第一副主题,圆号奏《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牧羊神主题。接着,圆号与低音弦乐以对位进行,单簧管加入后,双簧管与小提琴以新旋律,F小调奏二重小赋格。这个小赋格因铜管所奏的第二副主题而中断。这个副主题发展处理后,不久回旋曲主题再现,结尾变成急板,进行曲形态。

第四乐章 降D大调

 4.慢板,降D大调,回旋曲式。在缓慢的小提琴动态后,小提琴奏出有些灰暗的回旋曲主题,这是第三乐章后一个小赋格引申而来的。此主题进行中,小提琴奏第一副主题,回旋曲主题经过插句而变形,经过句作自由的幻想发展,最后是平静的结尾。这一乐章充分体现“平静地向世界告别”,中部有跌宕起伏的意大利风格旋律,最后旋律片断越来越不协和,它最后消退为“沉寂”,就像布鲁诺·瓦尔特形容:“就像一片云彩消失在蔚蓝色的天空中。”应该说,这首交响曲以最大限度拓展了调性的表现力,达到了调性音乐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