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07-11

2016-04-13 09:14:27 9万
声音简介
简介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经鼎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古文经多出第十九章。《古文孝经·闺门章第十九》:“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孔安国注。自唐玄宗注本颁行天下,孔、郑两注并废。清严可均有郑注辑本,宋邢昺疏。

上一个:《孝经》01-06
下一个: 《孝经》12-18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济公红桥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xìng,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xí者周公郊祀sì后稷jì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fú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xī下,以养yàng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jiāo敬,因亲以教jiāo爱,圣人之教jiào,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zhòng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bèi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bèi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

米婕奶奶

很好听,感恩!

猜你喜欢
孝經鄭學講解(孝经)

這是永曆壬辰,我在曲阜春耕園講課的錄音。後來望塵居滕琪先生邀三味書社的同學整理。主要是羅惠文同學、王豔芬同學、王習丹同學的勞動,滕先生、劉傳冬先生,和我,進行了...

by:明朝經學研習會

孝经

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修养。

by:明心_传统文化

孝经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

by:一心童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