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课 | 莫让我心陷牢笼

2023-08-04 22:48:1910:41 4.1万
声音简介



明末清初时,有一本叫《解人颐》的书,里面有一首诗,耐人寻味:“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每天奔波劳碌找饭吃。等到能吃上一碗饱饭了,又想衣服穿得光鲜一点。等到衣食丰足了,又想娶漂亮妻子。妻子娶回来了,孩子也有了,又遗憾没有田地房屋。等到拥有了良田美宅,又想出入乘船坐马。等到骡马成群了,又哀叹没有官职,被人轻视欺负。当上了小官,又想爬到朝中做大官。所以啊,想要世人心里满足,除非等到南柯梦醒那一天。


如何才得南柯梦醒呢?学了佛法大彻大悟,恐怕不太可能。往往是得到的东西全失去了,这才知道悔恨。


《农夫和金鱼》这个童话故事中的老太婆,跟诗中描述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有了洗衣盆,又想房子,如此想下去,当了至高无上的女王还不满足,直到仍然变成一个穷老太婆,这才南柯梦醒了。


也许有人会想:这个老太婆太傻了,当了女王就该心满意足了,当了女王就已经超出预期了,何必贪心不足呢?如果是我,一定不会这么傻。


真的是这样吗?未必!其实你现在的处境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一定有人会想:我要是到了你这一步,就已经心满意足,一定不会再贪心不足。可是,你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感到满足吗?


人都是痴愚的,被欲望拴住了,就像一头牛被长绳拴住了鼻子,挣不脱也不想挣脱。除非到了梦醒那天,才会有所觉悟。


民国时,有一个男子,身材高大英挺,以放竹排为业。他每天拿着竹竿,唱着山歌,顺流而下,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他戏称自己手中的竹竿为“竹笔”,每天用竹笔描写着自己的生活。


后来,日本人来了,他经人介绍,投奔了汉奸队伍,凭着本事,三五年间,居然当上了保安大队长。很自然的,他也做了不少伤天害理之事。所以,日本人投降后,国民政府抓住他,判处死刑。行刑那天,他仰天感叹:“唉!早知道有这一天,我应该拿着我的竹笔啊,何必摸枪呢?”


但是,时光能倒回去让他重新选择吗?不可能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流走了,就再也不可能返回来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将来不至于后悔呢?当然有。那就是戒除贪欲。所谓戒除贪欲,并非像佛祖那样,无欲无求。那太难了!但是,不贪求非分之得,这却是可以办到的。


什么是非分之得呢?除了违法乱纪得来的那些东西外,还有一些东西也不能要:不是凭劳动得来的财物不想,不能胜任的官职不做,不是两心相悦的爱情、友情不要,诸如此类。


希求非分之得的人,就像做梦一样,终有梦醒的一天。不求非分之得,你就能清醒地活着,活得坦坦荡荡,活得光明磊落,活得无怨无悔,活得怡然自乐。


清代著名廉吏叶存仁,为官三十余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在他离任的时候,他的部下执意要送行话别。但是送行的船迟迟未来,叶存仁很纳闷。到了明月高挂的时候,终于来了一叶小舟。原来,他的部下故意来迟,等到夜里,临别赠礼,以避人耳目。叶存仁心中有感,当即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然后,他谢绝所有馈赠,飘然而去。


“不畏人知畏己知”,这是何等清醒啊!其实,一个人根本不需要别人来评价自己是好是坏,只要自己心中有数就行了。那些有智慧的人,他们最让人敬服的也许不是他们的功业,而是他们清醒的自律。


元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许衡就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有一天,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冒着酷暑赶路。到了正午时分,他们又渴又饿又累。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搬的搬,逃的逃,方圆百里之内,十室九空,想遇上一个活人也不容易,上哪儿去找吃找喝呢?


正走着,他们看见前面有一个小村庄。可是,找遍了所有人家,却一个人也没有。他们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从村子里走出去。


忽然,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梨树,树上果实累累,压满了枝头。许衡的同伴们大喜过望,争先恐后地爬到梨树上摘梨子吃。只有许衡在树下正襟危坐,对这些又解渴又充饥的梨子视若无睹。


同伴们诧异地问:“你等什么呀?快上来吃梨子吧!”


许衡淡淡地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吃。”


同伴说:“别这么死心眼了,乱世的梨子,早就没有主人了。你是在吃老天爷的赏赐,还客气什么?”


许衡正色道:“梨子没有主人,难道我心里也没有主人吗?”


最终,许衡没有吃这些梨子。


一个如此自律的人,做什么事也不会差。后来,他成为一代宗师,而他的那些朋友,早就被历史的长河湮灭了姓名。


但丁曾说:测量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歌德也说: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


克制自己,才能驾驭自己,成就自己。放纵自己,就会被激情和欲望的魔力牵制,不得自由。莫说成就事业,甚至会走向可悲的境地。一个人只有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才算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人获得无悔人生必备的素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刘淑贞666

现在的人沉迷手机游戏,早以是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刘淑贞666

有一颗不知足的心,永远不会幸福

ztady2qhhol7hymwwhuw

音乐声越来越大,你的读书声,很好听,音乐声过大是画蛇添足。

海潮明月 回复 @ztady2qhhol7hymwwhuw

感谢您的宝贵指正您所听到的音频是早在2018年8月用手机录制完成的,后续的节目已对背景音乐的音量做了相应调整

李自宏

幸福是种不稳定的感觉,物质基础固然重要!但更多的取决于心态和观念!

猜你喜欢
南怀瑾的32节国学课

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娓娓描述中展现立身之道,诙谐平和中传达人生智慧。

by:俊樱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国学的智慧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它体现于伟大的,、悠久的中国传统,浓缩于古圣先贤贡献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凝结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禅宗等...

by:0青蓝冰水0

南怀瑾的24堂国学课

南怀瑾大师国学1、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锁打不开了。2、希望年轻的一代自我反省,为后一带着想,努力为国家民族、...

by:S姐的成长笔记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讲经说法,娓娓描述中展现立身之道;读史悟道,诙谐平和中传达人生智慧。

by:浅笑安然_n4i

南怀瑾大师的国学课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1]南怀瑾先后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

by:摘星与君闻

南怀瑾国学智慧

南怀瑾国学智慧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1]...

by:雪莲儿儿

南怀瑾大师读国学

内容简介人生犹如下棋,高手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低者只能看两三步。如何成为一个高手,古圣先贤在他们的典籍著作中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对国学...

by:芹言芹语

南怀瑾先生国学智慧课

南怀瑾先生,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以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泛览旧学,又勤于习武。抗战伊始,先生乃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尔后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及金陵大学。先...

by:荷叶田田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