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满足感和攻击性】我们为什么忍不住互相伤害

2018-11-16 00:15:0514:21 12.7万
声音简介

了解家庭冲突的真相,是为了告别伤害,走向爱。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胡慎之。这一集我们来讲人的攻击性。


从心理动力学来讲,人人都有攻击性。



1. 攻击性,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内驱力。


人们的攻击性往往会释放在家人身上,因为攻击家人是相对安全的。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安全的时候人才有安全感。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什么叫客体和客体关系。对婴儿来说,只要是满足他需求的人,或一切事物,都可以叫做客体。对儿童或成人来说,自己以外的人,都可以叫做客体。客体关系主要就是指人际关系,你和原始客体——主要的养育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就会成为你现实中的关系模式,简单一句话描述,你被对待的方式,会成为你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2.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有攻击性,因为他要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如果这种攻击性没有被父母(尤其是妈妈)接纳的话,会造成很多问题。要么会压抑内化为对自己的攻击,要么就会慢慢变成一种补偿性的朝外的攻击。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好人,当你走近他们,感受他们时,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缺少激情。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活力被父母的攻击性压抑了。这样的人生命力不会太强。很多时候,攻击性是生命力的象征。


留意一下你的亲密关系,你们是打是亲骂是爱,是经常吵吵闹闹的那种关系呢,还是两个人感觉很压抑,如同一潭死水?如果是前一种,其实是不错的,因为认同打是亲骂是爱”更多地是在证明自己是安全的,或者被爱的。而彼此之间吵吵闹闹,反而能给你们带来激情;而后一种,两个人之间死气沉沉没有交流,那是很难受的,也有可能离婚也不远了,因为吵架也是在释放攻击性,释放出来了,就不会在内心里面攻击自己了。


有很多熊孩子和打架斗殴的叛逆少年,他们之所具有攻击性,恰恰是因为小时候被压抑了。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成年人和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其实这也与内在的攻击性有关。因为在游戏中可以过关斩将打怪物,充分释放他们的攻击性。


心理学家武志红和我的一次对话很有意思。他说自己大二期间,有一年半的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我表示对游戏不感兴趣。当时武志红开玩笑说:“老胡,你的游戏在人间。”虽是玩笑话,却折射出游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打游戏是一种释放攻击性的方式。


很多人感叹独生子女很难养,他们和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几率,比过去的多子女家庭更高,原因就在于城市生活中,被分割在一个个格子间的孩子们,缺少足够的释放攻击性的团体性游戏活动。


在这里我想提醒年轻的父母,在孩子5岁以前,你们要学会做一个好的容器,接受孩子的攻击性。不要因为孩子偶尔发脾气摔东西或者冲你喊叫,就认为孩子大逆不道了,其实5岁以前的孩子只能从父母身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5岁以后他们慢慢开始社会化了,能从学习游戏中去升华这种攻击性了,对父母的攻击性就会减少。



3. 有时候人们释放攻击性,是为了与人连接。


我的一位女性来访者,她有施虐的倾向,和男友的关系很是纠缠不清。在访谈中,她告诉我,妈妈在她小时候,对待她的方式比较糟糕。


妈妈太忙了,家里又有弟弟妹妹。所以,大部分的时间,妈妈会把她放在固定的某个地方,然后,就去忙别的事情了。


一般情况下,她半天都不敢离开那个地方,


她说,到现在还经常回想起一个画面:自己三四岁的时候,一个人坐着,看着一样东西发呆好久,一坐就坐半天,要么就自己对自己说话。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回来,还是觉得自己像个隐形人,妈妈不停地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时间理他。有时候,她有什么需要了,可能喊了好几声,妈妈都没能及时回应。所以,一直以来她都觉得自己不被妈妈重视。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她的妈妈一定会理她——比如在她犯错的时候,妈妈会走过来打她。那时候她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犯了错,妈妈打骂是应该的,妈妈打得好,但是她没办法控制自己不去犯错,犯错让她兴奋,因为至少犯错的时候,妈妈就不再是隐性人了。


她的讲述比较平静,可是我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痛苦。


我要表达的是:一个经常忽略孩子的父母,跟孩子建立连接的方式,有可能是一种施虐的方式,不是爱。因为,只有在他打骂的时候,孩子才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跟父母之间是有连接的。当父母没有理睬他,他的言行对父母没有任何影响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特别虚空的感觉。


有没有一些时候你也会有这种感觉,当你怎么做都没能让对方重视你的时候,会特别绝望?冷暴力,就是无视你,不做回应。


所以,我的这个来访者慢慢就会觉得,自己要和别人产生连接,方法就是对对方施虐。


施虐的过程,也是试探的过程。试探这个人会不会被我虐走?哪怕我对他不好,哪怕我虐他,他都能承受,那么这就是一个稳定的,不会离开我的人。


我的这个来访者,她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把男朋友乱打一气。看到对方生气,她会打得更凶了。


如果男友喊疼,她也会愧疚,可是愧疚的感觉太糟糕了,驱使她必须做出补偿的行为,而她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补偿。所以,她反而会打得更凶,这是一种对男友、对自己恼羞成怒的感觉。


非常有趣的是,当对方没有任何反应时,她也会很愤怒,她说,“我弄不清楚为什么对方一点感觉都没有,连打他都没有任何反应。”


我让她去体会一下:“当对方不喊疼,表情很冷淡,也不做任何回应时,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她说,是一种恐慌,因为感觉自己似乎对对方没有任何的影响。


这种没有任何影响的感觉,就是没有连接的感觉。


所以说,只有当我们能影响对方,才能体会到一种自我的价值感。如果我们不能影响对方,我们会特别恐慌。



4. 婚姻中的攻击性,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其实,婚姻中的攻击性,往往与性的满足感有关。对婚姻中的男女来说,如果性得到满足,攻击性就会弱很多。所以,一个暴脾气的男人女人的背后,往往也是性没有被满足的。爱和恨是一体的,得到的爱多了,恨就少了,性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攻击性就会少很多。


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是不是太偏颇,或太直接了。的确,婚姻中追求的满足感有很多种:包容、尊重、自由、爱等等。不过我想要说的是,不要忘了,性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性也是一种和他人链接的感觉,没有链接也是一种虚空。我知道,即便到了今天,很多朋友仍然是羞于谈性,认为性是一件羞耻的事,没有意识到性是一种很重要的满足感和跟对方链接的方式。


我们还应该明白一点,性首先是满足自己,而不是满足对方的。在很多家庭里,人们以为是性是满足对方的。尤其是很多女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觉得性生活是一种对丈夫的付出,甚至觉得是在伺候丈夫,很难从中找到满足的感觉。这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和有些男人对待性和女人的态度有关,他们甚至有可能会将女人物化,这会带给女人很不好的体验。




回顾一下:这一集,我讲了家庭中的攻击性和满足感,人有攻击性和追求满足感,这并不是坏事,这是一种很强大的行动的驱力。很多时候,攻击性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空间和边界,维护我们的尊严。同时,攻击性是可以升华的,比如运动挥发汗水,努力念书当学霸,工作中要业绩最好,或者要当大老板之类,这都是一种攻击性的升华。


获得满足感越多,攻击性越弱。当我们理解了,家庭中发生的各种攻击性事件,都是因为背后的不满足,缺少链接所导致,那么,我们就知道如何更加关注家人,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感受,创造更多的,和对方的链接和爱。


我是胡慎之,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你留言,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亮亮娘2014wu

非常大的黑洞,感谢自己持续的学习,以前攻击性真的太强大了,像一个刺猬一样,不容别人靠近,自己也包裹的很紧

我也怀念诺基亚

40岁了,小时候被父亲打骂的场面还是历历在目,儿时也没有被父亲夸奖过,鼓励过……,成年了自己觉得就很缺乏自信~,总是期待被关注,寻找存在感,价值感~……现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发脾气~……突然就感觉和父亲一样!好的一点,我意识到了,在慢慢改变~

小珍珠_if

获得满足感越多,攻击性越弱

Lilin_ly

这女人是人渣啊

矜楚

之前我住宿的时候还好,一个星期回一次家,跟她待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不过,每次回家都像是随机抽取,要么是正常,要么是低气压。现在疫情期间,我跟她待在一起整整两个月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僵,我现在有一种很强烈的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我妈妈还是对我和妹妹持冷暴力态度,吃饭也是我煮了,你们爱吃就自己拿自己的碗,反正我不会叫你们,也不会给你们拿碗。这让我很尴尬很局促,饭桌上的氛围也很尴尬,他们玩手机,我和妹妹低头吃饭,不知道往哪看,诡异的沉默,有时候他们俩聊得很欢,我就更加地拘束,我感觉我们好像多余了。跟他们在一起,我真的很不自在。我觉得这样很累,可是父母好像没有要妥协的样子。补充一下,我是女生。

猜你喜欢
延迟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是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本书中,作者总结了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的六大维度。拥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敢...

by:东篱村居

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自然...

by:毕青助你快乐读书

延迟满足--延迟满足、自控力的路径和实操方法

棉花糖实验揭示童年影响一生的内在逻辑,是每个人都应该熟知的决定一生的科学研究。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棉花糖实验,他在这本书中...

by:打麦场的小孩

《延迟满足》思启会

通过棉花糖实验,探求自制力的内在逻辑。

by:宁宁悦享读书

怎样满足婴儿的心灵

作者内藤寿七郎,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小儿科工作,被日本小儿科界喻为“育儿之神”,历任日本红十字会中央医院儿科部长,爱育医院院长,日本儿...

by:兰榽

满足你的大大好奇心

专辑里收录福旭舅舅播讲的十万个为什么。福旭舅舅来满足你的好奇心,伴着你去了解那些生活中常见的却不明缘由的事情。大自然还有太多奥秘,等着你继续探索呢!你还可以把你...

by:福旭舅舅讲故事

五体不满足/挫折教育

《五体不满足》是日本一位名字叫乙武洋匡的残疾人所写,当时会吸引我看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是:有位教授推荐这本书,她说主人公是一位无手无脚的年青人,,他天生就没手没脚,...

by:绝唱歌

正念冥想|7天感恩冥想|感到满足,内心充实

大家好,我是墨心欢迎来到墨心疗愈:7天感恩冥想通过这个专辑的练习感到内心充实在感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到内心充实,不再渴求更多,实际上我们会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东西...

by:墨心岛屿

满足你的好奇心:科普百科

想知道古怪问题的答案吗?想成为一个古灵精怪的科学小达人吗?快来听这个专辑,它将带你了解人体、动物、自然、生活、世界乃至宇宙。

by:清月FM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