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相爱相杀——刘邦和吕雉的较量(三:共定天下、夺嫡风波)

2022-09-16 17:22:5513:06 100
声音简介

相爱相杀——吕雉与刘邦的政治较量(三:共定天下、夺嫡风波)

作者:潇语

说明:宋体字为讲稿,加粗字为所依据的史料


3、共定天下的吕雉和刘邦

《史记·吕太后本纪》主要是写刘邦去世后吕雉的所作所为,但开篇就有这样的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这很有意思,首先是说吕后“刚毅”,与之前记载高祖“仁而爱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接着肯定了吕后辅佐高祖的功绩,最后一句说她经常帮着高祖诛杀大臣,意思是刘邦想杀,吕雉来下手。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史记·吕太后本纪》


在吕雉诛杀的大臣中,最著名的就是韩信和彭越,这两个故事都很精彩。


韩信是开国功臣,军事才能过人,势力也强,高祖得天下后最忌惮的就是他。后来刘邦在外平息陈豨叛乱,吕雉用计把韩信骗进宫中,说陈豨已死,要群臣进宫朝贺,然后就杀了韩信。韩信有没有谋反并没有证据,高祖回来看到韩信死了什么反应?——“且喜且怜之。”怜的是毕竟死的是多年并肩作战的兄弟,喜的是什么?一是除去了心头大患,二是没经过自己的手,显得这都是吕后的主张,而非自己不念旧情、诬害功臣。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史记·淮阴侯列传》


“高祖已从豨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吕雉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一是迎合了刘邦的想法,自己出面帮刘邦铲除心头大患,保全了刘邦的仁爱,赢得刘邦的好感;二是帮助汉朝排除隐患、巩固统治,可以说是立功;三是展示自己果敢善断的政治能力,以巩固自己能生杀予夺的政治地位。


而彭越是怎么死的呢?也是被吕雉“诈死”的。彭越和刘邦闹了点小矛盾,他的手下劝他谋反,他没听,但有一个手下诬告他谋反,于是刘邦决定把他贬为庶人并流放,流放路上彭越碰到了吕雉,他竟然不开窍地向吕雉求情,吕雉一口答应,把他骗到刘邦面前,然后撺掇刘邦杀了他。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如下两点:第一、吕雉是有政治手腕的,她阴险狡诈、残酷狠戾,论决断权谋决不亚于刘邦,刘邦对她一定有几分欣赏几分敬畏;第二、两个人是并肩合作的政治伙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吕雉是刘邦不可或缺的助手,或者说工具。


4、夺嫡风波中的吕雉和刘邦


如果说二人共创家业、共定天下的种种都是并肩协作,那么在太子一事上二人则化友为敌。刘邦站在戚夫人、刘如意一边,而吕雉则要奋力保全自己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


刘邦宠爱戚夫人,常常带她在左右,而吕雉因年长常常留守宫中,与刘邦日益生疏。一方面刘邦更宠爱刘如意而非刘盈,认为刘如意像他,刘盈不像他;另一方面戚夫人日夜啼哭地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储位,所以刘邦数次想要废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史记·吕太后本纪》


在这场夺嫡风波中,吕后最终获得了胜利,除了大臣们的多次进谏外,取胜的关键一招是请了四位世外高人——“商山四皓出山。当时吕后看着形势不利,派人去找张良出谋划策,张良说这个光凭口舌之争是没用的,我给你想个办法:有四个高人不愿为汉臣,隐居深山,刘邦多次求请出山而不得,现在你要是请出这四人辅佐太子,估计有用。张良怎么知道这四个人的呢?原来这商山四皓里面有一位就是张良曾经三次给其捡鞋的黄石公。


吕雉听了立刻去办,竟然真请动了这四人。怎么请的呢?《史记》就写了八个字:奉太子书,卑辞厚礼,毕竟是世外高人嘛,我想这厚礼估计不是关键,关键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动了这四位高人。后来刘邦在宴会上看到有四个仙风道骨的老人跟着太子,很好奇,一问,原来是“商山四皓”,刘邦大惊,这四人又为太子美言一番,刘邦最终没有改立皇储。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吕泽彊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於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史记·留侯世家》


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目,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史记·留侯世家》


这个故事也充满传奇色彩,这“商山四皓”真有那么大能耐么?显然不是,刘邦死后,这四个人一看吕后专权、辅佐太子无望,就又跑回深山里了,完全没表现过世外高人的智慧和才能,就是出来跑个龙套,仅有的作用就是保全了刘盈的太子之位。那我们应当思考,为什么这四人一出现刘邦就不改立太子了呢?


我认为至少有如下三点原因:第一当然因为这四人是一种象征,是威望、德行与能力的象征,他们的出现代表太子能够服人、能够召来高人辅佐,有继承天下的能力;第二也是因为刘邦看出了这是吕后的一种政治表达——吕后办成了自己多次想办却没有办到的事情,既表明了吕后维护太子的坚决与能力,也是对刘邦的一种警示;第三,刘邦看出此乃张良计,张良何许人也?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心知张良站在彼方,吕后、刘盈可谓羽翼已丰。


刘邦下定决心不废太子后对戚夫人的交代也颇耐人寻味,他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撼动,吕后才是真主,还写了首诗,后人把它叫做《鸿鹄歌》,我觉得比《大风歌》写得好。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史记·留侯世家》


这一段话表明什么?刘邦太了解吕雉了,他知道吕后和戚夫人之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原本出于偏爱,他力图保全戚夫人母子,而一番徒劳后终于明白:手段仅有日夜啼哭的戚夫人根本就不是吕雉的对手,而吕雉也不断显现出自己保护儿子储位的能力和决心,最终刘邦只得放弃,选择向糟糠之妻低头。


刘邦的话已经暗示他知道吕雉一定不会放过戚夫人,后来也曾想设计保全,但最终无力回天,也就随他去了。


临终时,刘邦将自己的政治遗嘱悉数托付于吕雉,因为他知道吕雉有能力、也一定会实行。可见尽管他知道自己在立储一事上已经与吕雉反目,但在他心目中,吕雉仍然是最靠谱、最有能力的政治伙伴。


5、结语


纵览二人相爱相杀的一生,我发现吕后并不仅仅是一个阴狠残酷的人,她还有很多面,她与刘邦的一生紧密相连,与刘邦既互补又相似。


一方面,她与刘邦是互补的,刘邦仁厚,吕雉狠辣,携手铲除异己、巩固统治——刘邦想神话自己,她就来讲故事,刘邦想要诛杀臣子,她就来操刀;另一方面,她与刘邦又是极其相似的,所以刘邦心中既有对她的惜才赏识又有对难以压制她的忌惮——论权术手段,二人都在凶险莫测、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不断磨砺,打磨出一颗利益至上、自保为先的冷酷之心;论治理天下,吕雉毫不逊色,即便狠戾残暴,司马迁对于其执政的评价也是: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史记·吕太后本纪》


总之,二人显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仁义之君。相较西周,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积世累德以孚天命,武王以仁义之师攻取天下,文武成康以大明之德治理天下,天下遂笃信之,故有刑错不用,故有民睦颂兴;再观高祖,以霸道夺取天下,缺乏真正仁心,修身不足,德行有缺,今又以吕后观之,形象益丰。可见汉祖虽仁,德不足也;吕后虽恶,犹有是处,当我们回望历史、品评人物时,不妨放下成见,以多面观之,必然会发现遗落在历史中更丰满立体的人性。


(End)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史记故事

史记故事

by:記住m

史记故事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记录了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

by:煤气罐真胖

史记故事

《史记》是由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编撰而成的,书中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伟大的文化魅力。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文...

by:米米_k5

史记故事

跟孩子一起听的史记故事,史记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缩影,很多成语来源于此,寓教于乐。

by:小飞爸爸讲故事

史记故事

我是一位新手录音者,希望听到的朋友给余关注评价。这一本史记主要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为人处事的方式,更是从前人的故事中吸取经验。

by:一棵向上的草

史记故事

每天一个小故事

by:莲心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