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画廊与拍卖行-艺术品的市场价格究竟由谁说了算?

2021-03-18 19:25:1412:54 481
声音简介

画廊与拍卖行——艺术品的市场价格究竟由谁说了算?

 




大家好,上一节,我们说了艺术家初入市场的价格混乱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沿着艺术家的成长来看他的价格确立。

 

我们说初出茅庐的艺术家们经过一年甚至更久的持续曝光,如果侥幸被画廊看中,则有可能成为画廊签约艺术家,这也意味着艺术家将拥有第一次真正的市场价格。画廊为艺术家制定的价格是广受藏家和市场认可的价格。因为画廊肩负着艺术家的展览、推广、邀请藏家、出版画册等成本,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和目前国内的通用比例,在作品出售之后,画廊和艺术家会按照1:1的比例分成。

 

为初入市场的艺术家定价,是画廊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然而,从世界范围上来看,定价都是一个极少有理论研究的课题,关于市场和品牌营销的书汗牛充栋,关于定价的书寥寥数本。画廊主更无法为此提供一个极其科学有据的系统说明,凭靠的就是自身的经验、对于艺术家和市场的判断。为艺术品定价也是最为神秘,对大众来说更有兴趣的事情。

 

奥拉夫·维尔苏斯在《艺术品如何定价》中说“制定价格是画廊业务中最具主观性的事情,甚至比确定你的偏好都更加随意。是一种关于有限数量商品的不精确的科学。”“在一开始,你只是根据某些因素确定一个价格,然后这种偶然的决定就会成为你以后的价格参照。老实说,整个碰运气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道理可言的。”“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存在于作品本身之中,而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由艺术家、中介者和观众不断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这一过程受制于艺术界数不清的惯例和文化规范。”画廊主作为接触艺术家者和收藏家的中介,可以说是最了解艺术的商人,也可以说最了解商业的艺术从业者。总之,他或者他与艺术家一起担负着定价这件事情。对二者而言,与其一直强调定价的神秘和专业性,反倒不如一开始就承认这其中的不确定性。

 

画廊在制定艺术家初始价格时,一般会较为含蓄,即提供比自身认为价值稍低的价格。如果艺术家的作品在一级市场销售较好的话,画廊会在接下来的博览会和媒体宣传中加大宣传,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会有所提升,一般国内的说法是每年提升25%,(《艺术品如何定价》中统计荷兰艺术市场的数据:艺术家年龄每增长一岁,作品价格平均就增加11欧元)这里面肯定不能像金融机构一样考虑通货膨胀,其他投资收益率等,而是为了维护艺术品在藏家心中的价格。针对不同的藏家,画廊也有一些折扣,如果对方是大藏家或者指标性藏家(即该藏家收藏作品之后会给艺术家带来巨大的声誉),或者是美术馆机构,则会有一定的优先权和折扣价格。罗中立最代表性的作品《父亲》1981年以400元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画廊或者艺术家希望给作品找一个最终的藏家,而不是再次进入市场。

 

纵然如此,仍然有大量作品被藏家私下转手再次销售或者送往拍卖行。艺术家的作品也会流入到拍卖市场。画廊甚至艺术家自己也会委托别人送拍作品,以期营造一个更高的价格来帮助一级市场的销售。艺术家作品进入到拍卖行体系之后会出现一些新的价格名词:“底价”“估价”“起拍价”“落槌价”“成交价”。“底价”是指送拍者的心理底价,如果拍卖最终“落槌价”低于“底价”那么作品流拍;“估价”是拍卖行对某件作品给出的拍卖行预估价格,也是用来指导藏家的价格,一般会印刷在拍卖图册上,也会出现在拍卖预展标签中;“起拍价”是拍卖师在对该作品进行现场拍卖时提供的第一口价,藏家会按照竞价阶梯依次往上递增;“落槌价”是藏家最后一次的叫价,且拍卖做出三次手势后没有人再次竞价,拍卖师会敲下手中的拍卖槌同时另一只手指向最终叫价者以示作品被这位先生或女士以该价格获得;“成交价”则是在确保最后“落槌价”高于“底价”的前提下,“落槌价”加上拍卖佣金的最终价格。一般在拍卖行的网站或者雅昌艺术网上可以查询到的成交价都是指这个。

 

进入拍卖行意味着艺术家的作品有了更多的流通渠道,也意味着艺术家有着更广泛的收藏群体、更广泛的知名度。画廊被我们称为艺术品的一级市场,而拍卖行则是艺术品的二级市场,这与证券金融很相似。

 

拍卖行的成交价,也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唯一的公开价格,是透明的。所以拍卖场也成为了艺术市场的明星场,屡屡爆出来的天价成交刺激着艺术行业的兴起,也推动着艺术市场从声誉叙事转向超级明星叙事。大众认知艺术也更多地来自拍卖天价,媒体也喜爱报道这一切。

 

然而画廊和拍卖行也存在着在艺术定价权上的一个冲突,“在定价机制上,拍卖行认为画廊的定价是‘没有根基的’、‘试探性的’和‘单方面的’,而画廊老板则认为拍卖价是‘不真实的’、‘虚高的’,甚至是出于买主一时的心血来潮。”

 

在一级市场上,画廊之所以反对拍卖,是因为拍卖机制的波动性和偶然性会伤害艺术品的价值,而通过固定报价,他们试图控制一位艺术家作品价格的增长轨迹和未来的入藏生涯。报价制度的优势在于,它为艺术市场提供了一种结构感,将艺术品价值固有的不确定性控制起来。如果你开始搞乱了价格,客户就会变得非常没有把握。

 

对于画廊来说,他承担了艺术家发现、展览、媒体宣传等最繁重的工作和最昂贵的成本、以及最大的风险,付出了整个生态链条中最大的精力,他们试图去建立跟艺术家更稳固的家庭式的关系,然而这一切被拍卖行毫无成本的就拿去了。

 

然而画廊和拍卖行也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对立,画廊是拍卖行征集作品的来源,拍卖行也是画廊试图对外传达艺术家价格的渠道之一。我们经常听艺术家说,“天价的作品与我没有关系,我并没有从中受益”。然而,他们却不能否认天价成交价格也带动了其他同系列作品甚至全部作品价格的上涨。

 

拍卖价格作为艺术市场中唯一的公开价格,也成为了之后艺术金融的突破口,有藏家将在拍卖行拍得的作品去银行抵押。也有机构提供艺术品理财,购买艺术作品炒高价格之后通过拍卖出售,获益。对大众来说,拍卖行也是艺术品的最佳出口甚至唯一出口。

 

改编自都梁小说的电视剧,《百年荣宝斋》中提到了一张宋徽宗的《柳鹆图》,在琉璃厂的当铺可以直接抵两倍满当2000两银子,满当是指无论物品实际价值多高,单件最多可以抵押获取的金额,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典当行在做艺术品的生意。

 

然而,因为艺术品价格的不稳定性,真伪存疑、拍卖造假、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艺术金融一直都在缓慢进行。潍坊银行是目前国内最早也最为系统从事艺术品抵押的银行,潍坊银行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主要是以现当代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作品作为质押标的,单幅作品评估价一般在10万元至1000万元,质押率一般为评估价值的50%。也就是说按照画作市场价格的一半来提供贷款。而且在质押之前需要先找到预收购人,这就极大的降低了银行回款的风险。作为质押艺术作品的主体,有一部分是画廊机构,也有一部分是画家本身,以画廊机构为主。艺术金融是艺术品能否以具体的价格作为硬通货的根据之一。

 

随着艺术电商的兴起,出现了另外一个公开的价格,即标注在电商网站上的价格。电商出现的根源是为了消除中间环节,降低商品的价格,给买家以实惠和便利。然而艺术品并不是以低价取胜的商品,在此之前艺术家更希望在公开场合标注一个高的价格,私下以较低价格出售,润格的出现就是画家为自己标榜的身价。艺术电商提供了可两种定价方式,一种是明码标价,一种是在线竞拍。这也基本沿袭了传统销售的模式。不过明码标价的形式也慢慢被询问客服和在线竞拍给取代了,毕竟无论画家还是藏家都希望作品的价格越来越高,而不是越来越低。艺术电商对于大部分青年画家来说是很好的平台,有些平台还推出了网红艺术家,帮助艺术家实现了作品变现和版权的IP孵化。

 

以上这两节,基本上把一位画家从进入市场到最后成名的过程给描述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有以物换物式的,用作品来置换展览机会、场地,媒体报道,甚至评论家策展人的一篇吹捧的文章;直到画廊出现,签约艺术家为他提供了能够面世的第一次价格,这个价格有着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之后艺术家开始对外宣称自己作品的报价了,然而这个价格却仍然有私密性,我们无从通过一些公开渠道查询到;当作品流入到市场之后,藏家逐渐多起来,在拍卖行也会看到艺术家的身影,艺术家开始有作品的公开售价,无论高低真假,这个公开的价格都给新晋的藏家提供了一个参考。

 

艺术家在自身成长历程中,作品在面对不同群体对象时会出现不同的价格体系,然而,无论是谁来确定作品的价格,都应该尊重艺术品本身的价值。

 

我们前面提到的《艺术品如何定价》这本书,就对作品本身、艺术家和画廊在定价中的比例做了研究。也提到了画廊定价时候参考的一些因素,下一节我们就来聊一聊以尺定价的合理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夭兽拍卖行

小说迷意外来到新奇宇宙,因欠债被迫留下打工,有了一系列的奇遇……

by:含芳

超级拍卖行

【内容简介】每天20点更新1集一个来自异世的强大灵魂闯入了方慎脑海,开启地修之门,成为地球上唯一一名修炼者……修炼之余,大肆开始圈地之旅,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甚至...

by:咖啡Coffee

心灵画廊

女神的力量

by:叶底黄莺

拍卖法

拍卖法(2015年版本)

by:孙华贵

拍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是为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by:改命的羊驼

拍卖法

拍卖法原文

by:法律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