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三章 第七节 语言影响力7 自己的事

2022-09-17 15:19:3111:27 36
声音简介

我自己的事、我的事


从教十余年,几乎每一天,我都能收到家长关于孩子学习问题的留言。幼儿园的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报外教课,小学生家长问我孩子写作业写不完怎么办,初中生家长问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高中生家长问我孩子学习没动力怎么办。因为我从事高考英语教学,所以回答最多的是高中生家长的问题。回答着家长们的一个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大问题——孩子都已经十五岁甚至十八岁了,家长们还在管着孩子的学习。你可能会说,不都是这样吗?家长不管能行吗?甚至有些人会说,我也不想管啊,中国家长都这样。然而,家长们经常问: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孩子主动自发学习?事实上,家长们是非常期待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不用管的。


一个孩子能够独立主动学习,一定是知道“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作为家长,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不是看着孩子学习,而是引导孩子意识到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并获得学习所带来的喜悦。简单地讲就是,孩子会发自内心地说出: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儿啊,学习很有用,学习也很快乐呀。这是不是你想要的孩子?你可能想说,要是孩子能这样,那就太好了。想要孩子变成这样,我们必须通过语言来引导孩子。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对我说:我和你妈都没有文化,你妈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我初一就不念了,会写几个字儿。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儿,我和你妈帮不上忙。有什么学习问题,你们仨互相帮助。要是需要家长签个什么字,你妈签不了,我还是能签的。而我的母亲则对我说:妈没念过书,不识字儿,你们三个都能识字儿就行。实际上,他们真的就放心地不管我们的学习了,我们姐弟三人一直都非常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儿,从来不问父母有关学习的问题。高考时,大姐考上了二本院校里的一本专业,二姐超过一本线十分左右考上了一本大学,而我也考上了一本大学,高考分数超过一本分数线近七十分。这是令我们的父母十分骄傲的,你应该能够理解他们的骄傲,特别是知道了另一个事实——我的父亲有六个亲哥哥和四个亲姐姐,我的母亲有两个亲哥哥和两个亲姐姐,在家族里,我们家是唯一一个三个孩子都考上本科大学的。


现在想一想,父亲一开始就清晰明确地定位了自己,他严肃认真又充满信任地让我们知道“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使得我们一开始就清晰地把学习定位为自己的事。母亲也明确地定位自己,并告诉我们她对我们的期望。父母的这样的话语态度和方式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我们姐弟三人都非常感恩父母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感恩于他们仅仅期待我们“能识字儿”(母亲的希望)和“有知识有文化”(父亲的希望)。于是,当年龄最小的我一上了小学,识了字,母亲的愿望就达成了;当我初一一毕业,我们三个就在某种程度上比父亲“更有知识和文化”了,父亲的愿望就实现了。准确地讲,父亲第一阶段的愿望实现了,因为他又愿望着“你们三个都能考上大学”。我们对父亲的愿望是非常感恩的,从未因为他的愿望而感受到压力,反而是满满的幸福和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父亲的愿望真的是纯纯的愿望,而不是对我们的要求。他依然会说“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儿”,却从未说过“你一定要考上大学”之类的话。母亲说话不多,和我说得更多的是:


老儿子,吃饭啦!

早点睡吧。

你想吃点啥?

吃完饭再看电视吧。

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啊。

过马路要小心啊。

你出去玩吧,早点回来。

要是回来晚记得打电话告诉我一声儿。

别一直学,休息一会儿。

慢慢吃,吃饱了再走。

钱够不够,妈再给你点啊。

上大学累不累?

……


我一直记得这些话,因为母亲只知道关心我,关心我这个人。这也是我经常建议父母的——关心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绩


相比于学习,父亲更重视做人。他总是对我说:


见到亲戚客人要打招呼。

你爷先吃,你们再吃。(小时候,每次吃饭都是请爷爷先坐下,当爷爷坐下来了说“都坐下吃吧”,父亲母亲才坐下,然后对我们说“你们也坐吧”,我们三个孩子才坐下。然后是爷爷拿起筷子夹第一口菜,“都吃吧吃吧”,父亲母亲随即拿起筷子夹菜说“你们也吃吧”,我们仨就开始吃饭。我非常感恩父亲母亲建立的家规)

对谁都不能耍小聪明。

做人不能占别人便宜。

无论怎样都不能记仇,君子大度能容天下。

不要只在乎钱,要看得远一些。

钱该花就花,但不能乱花。

做人要有担当。

……


父亲也经常和我讲三国的人物风范,也讲孙膑和庞涓,还讲七侠五义和隋唐演义等等,他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当我成为了教师,我也非常重视立德树人。我会和学生分享那些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分享许多优秀的思维。心不正,不为师学习是为了变强,变强是为了帮人,帮人是活着的意义等内容就是我经常和学生分享的。当然,我会直接和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儿。


我:你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儿吗?

学生:我知道。

我:好,我相信你。


当我养育自己的孩子时,我的目标是明确的——上小学前,让孩子完全懂得“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是如何操作的呢?一方面,在孩子学会一个动作,一个字或一个知识的时候,我会表现出惊讶和喜悦,展现出对孩子的欣赏,和孩子一起庆祝学习带来的新的收获;另一方面,我有意识地用语言引导他更加直接地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儿。


我:小鱼儿,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学习吗?(小鱼儿是骏哥的乳名)

骏哥:因为可以认识很多字,认识字我就能自己看书啦。

我:是的,你说得对。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学习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骏哥:嗯,我就可以给妈妈和你读故事啦。


我:骏哥,你可以写作业,也可以不写作业。这是你自己的事。

骏哥:嗯,我选择今天不写作业,但不意味着明天不写。

我:自己的事……

骏哥:自己决定。


我:骏哥,你为什么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啊?

骏哥:我就是知道啊!

我竖起了大拇哥。


骏哥对表姐说:早睡早起是自己的事,自己身体健康,获得了价值,不需要奖励。做作业是学习,也是自己的事,自己收获知识,也不需要奖励。如果你想要得到奖励,你可以为别人创造价值。比如……


用语言来引导孩子的认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说。无意识的重复叫唠叨,有意识的重复叫引导。如果你想要避免自己成为唠叨型的配偶或父母,一方面,要留意自己的语言,有意识地告诉不要无意识地重复说同样的话,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见识,以让自己的话语更有价值,甚至稀缺——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是独特有魅力的。切记,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一个爱唠叨的家长,特别是对中学生。对于中学生,我们就事论事,利落表达


表达一: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妈妈知道你完全知道,如果你发现我唠叨你的学习,请你提醒我。你可以直接说: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当我听到你这样说,我就会立刻意识到我在唠叨了。


表达二:

我相信你的能力,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我可能会给你一些建议,但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未必要按我的建议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