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权有道 纪念阳明先生诞辰551周年(一)

2023-10-29 18:47:3909:53 67
所属专辑:头条
声音简介

致权有道 | 纪念阳明先生诞辰551周年(一)


1523年,阳明先生五十二岁,于绍兴,丁父忧。


身前是风雨交加的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即位后,由于西北边疆民族冲突频发,宣召年逾七旬的杨一清统领西北边务,但被杨一清上书婉拒。


杨一清,是阳明先生的一位老师。


阳明先生听闻此信,为自己的老师写下了一封信:《寄杨邃庵阁老书》。


阳明先生明白,老师的顾虑只在于一“权”字:操持天下之权的同时,亦要背负天下之任


一、杨公的难处




时年艰辛,年逾古稀。杨公也有诸多的不得已,这一任命,若能避之,或许能颐养天年;但若从之,杨公将面对的将是愈理愈乱的外患内忧。


“亨屯倾否,当今之时,舍明公无可以望者,则明公虽欲逃避乎此。”


其一,权力是双刃剑。杨公害怕刃及自己,晚节不保。权力背后的责任太过沉重,而杨公已心生退意。


“然而万斛之舵,操之非一手,则缓急折旋,岂能尽如己意?……临事不得专操舟之权,而债事乃与同覆舟之罪,此鄙生之所谓难也。”


其二,这份操舟之权,并没有看起来那样光鲜,其中有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必将使杨公掣肘。国事如万斛之舵,操权的又不只一人,就算掌握了这份权力,也难能事事都顺从己心。不是杨公的过错,也需要杨公来对事情担负领导责任。


可见,或许杨公只有逃避,才能保自身无虞。



二、杨公啊,你逃不掉




对于杨公的处境,阳明先生也说:“夫不专其权而漫同其罪,则莫若预逃其任。”


确实,好像最好的办法,确实就是逃避。


但,逃避有用吗?这天下的事,总要有人去担。阳明先生提出了灵魂拷问:


“天下之事,果遂卒无所为欤?”


如果大家都有这种避祸之心,那岂不是天下的事都不能有所作为了?


该怎么办?


“夫惟身任天下之祸,然后能操天下之权;操天下之权,然后能济天下之患。”


杨公,你只有不害怕这权力背后的祸端,才能执起这柄双刃之剑,才能解决天下之难事。


“万斛之舵,平时从而争操之者,以利存焉。一旦风涛颠沛,变起不测,众方皇惑震丧,救死不遑,而谁复与争操乎?于是起而专之,众将恃以无恐,而事因以济。苟亦从而委靡焉。固沦胥以溺矣。”


为什么风平浪静之时,人们争相操持船只?是因为其中有“利”。可一旦风浪一来,人们惊恐万分、魂飞魄丧之时,救死尚且来不及,哪还有人争着来掌舵呢?


在这时,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众人都会以之为依靠,事情才会成功。


杨公啊,如果你也随着众流而趋利避祸,那你也会溺水而亡啊!


三、杨公,您应该,也可以!




杨公啊,也别那么悲观。仔细看看,我们也有好的办法来用好这把双刃剑。


其一,我们要看清时代大势与民心所向。


“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古时的君子,了解老百姓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进而把握住机会。考察阴阳的消长,而抓住命运。因此行动一定会成功,所向无不吉利。


其二,你可以扛得起这份责任啊!我们要看清自身的能力与优势。杨公您身上有别人不具备的品质与智慧啊,而您得到别人的信任,靠的也正是这份可靠与正直啊!


“故君子之致权也有道,本之至诚以立其德,植之善类,以多其辅;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扩之以无所竞之心,以平其气;昭之以不可夺之节,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测之机,以摄其奸;形之以必可赖之智,以收其望。坦然为之,下以上之;退然为之,后以先之。此皆明公之能事,素所蓄而有者……。”


杨公,你的品质上一直是至诚为本、扶持善良、宽宏气量、节操高洁;你的智慧与能力,总能运用他人无法想见的计谋,以震慑奸邪,用自己的可靠,让他人相信你;你总能身行坦荡、处事谦退,而这反而能让你以退为进,后来居上。


其三,你应该担起责任啊!你一人操舟,是替天下万万人避祸啊!


“夫身任天下之祸,岂君子之得已哉?既当其任,知天下之祸将终不能免也,则身任之而已,身任之而后可以免于天下之祸。小人不知祸之不可以幸免,而百诡以求脱,遂致酿成大祸,而已亦卒不能免。故任祸者,惟忠诚忧国之君子能之,而小人不能也。”


杨公,身为君子,谁也不想承担天下的祸端。但我们身居其任,知道天下的祸端不能避免,所以我们才亲身去面对,而我们扛下这些,天下人就免于遭受祸端。


小人则会用尽诡计逃脱祸端,最后酿成更大的灾祸,最终祸及天下。


终于,杨公直面这场挑战,继续任职于内阁,扛起了这份“操万斛之舟”的重任。


杨公用自己的智慧与品德,证明了自己扛得起国家西北边防这艘大船。


杨公,谥号文襄。谥法解有:“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文襄,也是对杨公一生经务西北三边军务的至高评价。



结语:我们应该,我们也可以。


写这封信的四年前,阳明先生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当时,宁王朱宸濠叛乱,但阳明先生手中无一兵一卒,只有两个参谋。


其实宁王之乱,本与阳明先生毫无瓜葛。若欲避之,阳明先生大可以赴任福建,对此不闻不问。若欲进之,阳明先生要对抗宁王,军事力量对比太过悬殊,恐要落得身死家灭。


摆在阳明先生面前的是天下之危,与个人之安;是九十九分的不可,与那一分的应该。


但阳明先生却在这时,毅然选择举义兵勤王。


“天下尽反,我辈固当如此做。”


阳明先生心中所忧,是江西百姓,天下百姓。战祸不止,生灵涂炭。


如果我们穿越时空,也代入到当年那一万多跟随阳明先生的义军角色里,我们面临的是什么?


敌人是一个筹备了十年的藩王、是号称有十万兵士的敌军……


可我相信,我们都会选择相信阳明先生。


因为先生说过:“坐视民之荼毒而以罪累后人,非仁也。”


心中装下多少人,你就拥有多大的力量,这是将天下人装进心里的崇高仁爱——为了这份仁爱,我们“应该”。


“己逃其难而遗人以艰,非义也。” 以一己之力济万万人之困,这是发源于良知的崇高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我们“应该”。


“徒有其言而事之不酬,非忠也。” 用实干与行动去践证正道,这是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崇高力量——为了这份力量,我们“应该”。


这份“应该”,依道而行,发于良知。我们应该,我们也一定可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阳明心学致良知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

by:心脑全息超级记忆

阳明心学致良知

青年们啊:你感觉这种苦痛吗?你发见这种危险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做去。_________梁启超。开心姐姐读经典

by:粉红小猪_心鹿

阳明先生说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by:朝花之夕

有道理读书丨第3期《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事例,直抵心学思想的根本,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by:有道理读书

阳明心学《致良知》

欢迎大家走进致良知教育研究院,让我们一起学习阳明心学,启动内心良知,提升心灵品质,经营圆满人生。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提升每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

by:敞开心扉的幸福

王阳明传|闻所未闻的阳明先生传记

【内容简介】王阳明传:修炼心灵安定、强大的神奇学问每天十分钟,听阳明心学,悟人生智慧王阳明是何许人物?他是明朝名闻天下、神秘莫测、文武全才、功高盖世,并以其悟...

by:暖惞

阳明心学|阳明序记说

王阳明(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辰时),孔元诞辰日2023年9月30日,汉族,幼名雲,五岁更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

by:明凡书苑

云柯说阳明 | 王阳明和阳明心学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by:九合天下

王阳明传|体悟王阳明心学 笃行致远完善自我|王阳明 知行合一

王守仁,“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

by:苍海一飞鸿

俯首拜阳明(天天读阳明)

阳明先生,敢担当、能担当的典范。1、平时看得出来2、关键时候站得出来3、危难时刻豁得出来

by:居尘出尘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