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公谏厉王弭谤》|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主播:云想衣裳

2023-06-08 01:15:0210:05 2114
声音简介

《邵公谏厉王弭谤》

主播:云想衣裳 文稿:久久 剪辑:云想衣裳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yōng)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之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gǔ)献曲,史献书,师箴(zhēn),瞍(sǒu)赋,曚(méng)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qí)、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xí)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zhì)。


【译文】

周厉王暴虐,老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

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所以君王在处理政事上,让三公九卿及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曚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正是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像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像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责他。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解读】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上》,是国语中以记载历史人物谏辞为主要内容的一个著名片段。

西周末年,厉王暴虐,阻塞言路,监视并屠杀敢于指斥他的国人,造成了“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恐怖局面与严峻形势。邵公对他苦心劝谏,不纳,社会矛盾加剧。三年后,国人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文章通过祥记邵公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等谏辞,指出君王广开言路、察纳不同意见的重要性,宣传了重民思想与民本主张。

文章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位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祥,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文章开头借尾仍有独到之处。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厉王虐,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开篇便呈现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引出邵公苦谏缘由,也为厉王可悲下场埋下伏笔。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矛盾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戛然而止,厉王被逐,场面何等壮观,但作者全部略去,只留“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七字,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可看出作者对厉王是何等的轻蔑,给后人留下了深刻思考。

邵公的谏辞也是本文一大特点,前后都是比喻,前揭“防民之口”的害处,后叙“宣之于口”的好处。中间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从公卿列士,史,瞽,史,曚,到百公庶人,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好处,恰当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97373921

“其与能几何”的意思应该是“那么能有多少人来帮您呢”

猜你喜欢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不是当老师的,不是做主持的,不是搞播音的,不是说相声的,不是干培训的,也不是学文学的,更不是什么名人要人,读的不好,多多担待!听说有个叫风雅的老先生比较高大上...

by:老裴背古文

魏郑公谏录公版书

全书共五卷。唐王方庆撰。魏郑公即魏徵,贞观十年魏徵主持修撰五代史成,进封郑国公。此书编录魏徵事迹,侧重其谏奏及与太宗的问对。元至顺年间,翟思忠撰《魏谏公续录》二...

by:善意流传

问学谏往录

【内容简介】现代政治学家萧公权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做了详尽的回顾和总结,涵盖家庭婚姻、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

by:可爱的大喜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

by:老裴背古文

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

by:老裴背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