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圣人之治丨管理之道_虚怀若谷

2024-03-06 12:00:1813:40 207
声音简介

探索古智:从《道德经》到晋文公,揭秘治国与经商的大智慧!老子如何用"无为"韬光养晦?名利场里究竟秘藏何种玄机?历史经典案例又给我们的职场之道带来了哪些启示?跟随声音深入古今,桥接经典与现实,一探奥秘总究竟。

02:03 追求名利: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与治理之道

04:04 晋文公的无为而治之道:管理之道的经典案例分析

06:08 晋文公利用战争教育百姓,使他们懂得义和信的重要性,开创了盛世局面

08:08 晋文公的经商之道:信用与礼仪的培养,带来商业繁荣

10:11 保罗盖蒂的智慧:小规模油田开发的突破方案

12:13 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员工意见为开发含油丰富的小油田提供了完善的方案。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讲道德经第三章:圣人之治
<原文>是这样讲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过来就是:
不崇尚贤才功名,使民众不争名夺位;
不视难得的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民众不去做偷盗的坏事;
不让民众看见可贪的功名、利禄,使民众之心不产生邪恶和动乱的念头。
所以有道之人治理政事,要净化人们的心灵,满足人们的温饱,削弱人们争名夺利的雄心,强健人们的体魄;
永远使人们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夺名利的欲念;
使那些即使有才智的人不敢胡作非为。
以无为治国,那么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我们来解析一下>
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生活,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劳动果实,没有所谓的不均和不平等。
自从私有制出现以后,阶级也就形成了,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尊贵卑贱的概念,统治阶级至高无上的地位让被统治者垂涎三尺,他们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而不想被人奴役和随便打骂,一心一意想变卑贱为尊贵,变贫穷为富有。
这无非是对名和利的争夺。
名和利自古以来就是相连而生的,有了名,也就有了尊贵的地位,就会被人赞赏和尊敬。
一般而言,有地位的人常会吸引富人的目光,他们各有所需,互为利用,即我们常说的权钱交易。
所以,有地位的人一般都很富有,富有的人一般都有地位。
统治者根据人们追名逐利的人性弱点,来实施自己的统治策略,以达到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笼络民心,他们利用名利权势来吸引天下的文才武将,这一举措不仅为自己的统治增加了后备力量,而且对维护自己的统治大有裨益。
这种名利权势的获得必须经过争夺来实现,这样一来,人们的聪明才智不是用来对付统治者,而是用来争夺名利,当人们在争夺权位的时候,统治阶级便可放心地睡大觉了。
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人们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而不得不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换个一官半职,实则成了效忠帝王的奴仆,统治阶级成功地实现了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
然而这不是最好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它的效用很短暂,不可能收到长久的效果,而且这种做法有其弊端,那就是它会使人们的欲望无限制地膨胀,人们会一味地争名夺利而忘乎所以,造成人心大乱的局面,最后必将危及统治阶级的统治。
老子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社会现象,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他对社会混乱的根源极力探求,结果发现:天下之所以混乱,是因为统治阶级不懂"大道",不懂得无为而治。
老子提出要让天下人,心静如水,打消内心争名夺利的欲望,这是心理治疗;
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这是身体治疗,只有这两方面都能达到完好和平衡,人们才会安居乐业,才会安守本分地过日子,天下也就太平了。
这种看似消极的治国方略,却能起到积极的治理效果。
"常使民无知无欲",这里的"知"有"知识、聪敏机巧"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使人们永远没有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欲望。
天下人的欲望淡了,人心也就厚道了;人心厚道了,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将老子的这种无为治国的思想解释为愚民策略是不正确的,他论述的治国思想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这种境界,恰似悠然中隐含着人性的真实。

<那么,根据这一章的寓意呢,我们来讲一个:管理之道的经典案例>
【晋文公教民得法,终成霸主】
春秋时,晋文公是个贤明的君王,善于纳谏。
晋文公手下的臣子也因此敢大胆地向他提出自己的看法。
公元前636年,他当上国君后,开始征发百姓,组织军队,训练作战。
两年后,晋文公便准备用训练的百姓称霸诸侯。
大臣子犯劝阻说:"百姓虽然经过训练,身体强健,但还不懂得义,还没能各居其位,不能用。"
晋文公觉得有道理,他便想办法让百姓懂得义。
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
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和他的哥哥襄王的王后狄隗密谋叛乱,襄王知道后,便将狄隗废掉。
这件事触怒了狄隗的娘家,他们派重兵攻打周朝,周襄王被迫逃到郑国。
周朝当时在名义上是各诸侯国的宗主,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并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什么是义。
他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打昭叔,左军去郑国迎接周襄王返国。
事成后,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以天子的礼仪迎接晋文公。
晋文公却推辞说:"这是臣下分内之事。"
他帮助襄王返国后,又回国致力于使百姓安居乐业。之后他认为可以使用百姓了。
子犯出来阻拦说:"百姓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什么,还不能用。"
晋文公听了,觉得有道理。
他率领军队攻打原国,命令士兵携带三天的口粮。
军队围困原国城池整整三天,士兵们的粮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国还坚守城池不出。
于是晋文公下令退兵,晋军刚退兵,间谍就从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准备投降了。"
有人主张再坚持一下,等待原国投降。
晋文公坚决地说:"当初带三天军粮,就是准备攻打三天的;如今已下令退兵,就应该说话算数。
如果不退兵,即使得到原国,也会失去信用,得失相比哪个多呢?"
由于晋文公利用攻打原国教育百姓知道信,所以国内民风大变,凡事以信为本,他们做生意不求暴利,不贪不骗。
做完这些后,晋文公问子犯:"这回行了吧?"
子犯回答:"百姓虽知信、义,还不知道礼,还没有养成恭谦让范。"
于是,晋文公又让百姓在知礼方面下苦功。
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依照军礼执行,使百姓看到礼仪;他又规定百官的等级及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职官行什么礼仪。
百姓们不但如此,还知道根据礼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
这时,子犯笑着说:"可以用民了。"
于是,晋文公开始伐曹,攻卫,取得齐国之地,大败楚军于城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那么,根据这一章的寓意呢,我们再来讲一个:经商之道的经典案例>
【畅所欲言出良策,团结一致创新高】
1927年2月21日,盖蒂石油公司终于在自己租用的那块地上挖出了第一口井,接着又在那块地上挖出了数口井,每口井都产出了大量的原油,每天共产油17000多桶。
从1927年至1939年间,这块油田为保罗-盖蒂赚到了数百万美元。
可你知道吗?如果保罗不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他就会与这滚滚财源失之交臂。
这块地在森林里,所有者愿意出租。
很多石油公司因为嫌这块地面积不大,且道路不易铺设而放弃了它。
保罗-盖蒂和下属到现场看了这块地,发觉这里是可以采出石油的。
但保罗-盖蒂经过分析,认为这块地没有前途。
因为:第一、它的面积比一间房子还小。第二、通到这块地的一条小路只有4尺宽,没有办法把卡车开进去。第三、这块地太小,不适合用一般的办法开采。
因此,保罗-盖蒂准备放弃租用此地,也没有谁持反对意见。
但保罗-盖蒂仔细想想,还是决定让员工们讨论一下,看看是否有办法克服这块地的缺点。
员工们见老板如此信任大家,所以毫无拘束地议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不少主意就出来了。
一位经过深思熟虑的职工说:"我想我们可以使用小1号的工具挖掘。"
保罗-盖蒂得到了启发,这位员工想出使用小1号工具挖井,那么亦可以考虑使用小1号的铁路通向这块地。
于是,他顺着那位提建议的员工的话说:"如果大家能找到人设计和制造出小1号的工具,我们公司就能下手在这块地开采石油。当然,接着还有一个问题,怎么使用小1号的交通工具把那里的石油运出来,请大家出些点子。刚才那位员工的主意实在太好了!"
保罗-盖蒂如此一讲,员工们感到得到了老板的重视,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大家都是与油田打过交道的工作人员,既知道挖井采油的方法和难处,又练就了各种克难制胜的本领,每个人都有不少经验和体会。
为此,大家无所约束地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一言我一语,由小1号的挖井工具谈到小1号的铁路和火车问题,进而谈到设计和制造这些挖井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具体方案。
经过保罗-盖蒂的一番激励和鼓动,员工们为开发森林里,那块含油丰富的小油田找到了一个完善的方案。
后来把这些方案放到现实中实施,它们的价值都立即显现出来了。
有些企业在一些重大决策前会组织基层、中层高层员工一起开世界咖啡会议的目的就是此意。
好啦,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朋友们的收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三章

本专辑将播送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

by:HappyFancy

我可能活不过三章

【内容简介】楚渡发现神识不但能传音,还能传影!他用神识画了一副图案,图案中有人物模板、有系统商城、有系统任务!第二副图案,是一个聊天的框框,叫九州神仙群!第三副...

by:一点辣椒都不要

第三章:思想致富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商人应该记住这句话,不断地投资时间与金钱在学习上面。——陈昌文

by:妙巴

第三章:赚钱的逻辑

挣钱,本质上一句话就能解释: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获得钱,你就得向社会提供价值。你只要明白了这个理论,那么你就能明白网络上的钱是如何挣钱的。——陈昌文

by:妙巴

绿山墙的安妮第三章

马修一推开门,玛瑞拉便赶紧迎了上来。可是,当她的目光落在那个孩子——那个眼睛热切明亮,穿着破旧,红头发梳成长辫子,模样古怪的女孩子身上时,不由惊奇地停住了脚步。...

by:蒲公英_bli

第三章:赚钱基本功

什么样的人创业成功几率大一点?就是那些非要成功的人,不成功绝对不罢休的人,就是那些为了创业成功拼命的人。——陈昌文

by:妙巴

《罗丹艺术论》第三章

塑造。你有没有在灯光中看过古代的雕像?这样安排的灯光使我在石像的表面上确实看见从没有想到的许多轻微的起伏。真好像是在接吻与爱抚的气氛中塑成的。伟大的雕塑家是和最...

by:汾水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