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随笔04:中国式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功能作用

2024-04-20 22:55:3819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企管随笔04:中国式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功能作用

VX关注“黄志新”,可以获赠《工作分析表》及《绩效考核表》的空表和样表库。

正文前,先解答上一集视频有两条比较激烈的评论,如图:

我觉得这条评论其实是很正确的,阿米巴可并不主张不给加班费,也不会主张什么体罚,这种做法更是典型的某些培训机构的做法,我在培训机构多年,深知其中之法。

我并不想评论培训公司这种做法对与错的问题。培训公司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个年轻人占主体,且需要打鸡血,不断学习知识和成长的一个公司,但相比很其它类型的公司,有极大的差异性,不可盲目复制。

并且,这种做法,绝对不是阿米巴的主张,这一点必须要明确。而且,该网友谈到很多老板的精神境界无法与稻盛先生相提并论,也是事实。

很多培训机构经常有“解放老板”的提法,用以吸引企业家的注意并报名学习,但除非你是一个纯粹的投资人,如果老板参与经营管理,无论任何类型的企业,都是无法解放的。

稻盛先生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足够的努力,无论是他的思想境界,还是他个人的行为付出,都是整个公司的表率与榜样。相比而言,我们中国很多的所谓企业家,确实不是一个层次。

再如图:

阿米巴骗人一说,肯定是不符合事实的,稻盛先生用他的一生成就三家世界五百强,足可以说明一切。再好比说,如果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是不是你就可以否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呢?

但是,很多企业学习失败,落地不好,于是产生埋怨的想法,也是正常的。

之所以失败,原因有很多,随便说几条:

1)第三方辅导机构水平不够;2)未结合自身情况做优化升级;3)落地时阻力重重而未能解决;4)自身能力水平不够、决心不够、执行不够;等等……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阿米巴经营模式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阿米巴经营模式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纯粹的日本式阿米巴咨询机构,反而不如中国本土机构发展得好。

究其原因,是阿米巴是否本土化?如果日本式阿米巴依然坚持所谓的“原汁原味”,最终失败是必然的。所以,我们今天与大家所说的阿米巴的功能作用,也是指中国本土化的阿米巴。

我们从中国式阿米巴的主体模块来说明其功能与作用: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平台化:

如图:

中国式阿米巴的第一个主体模块是组织划分,而其划分的主要原则是扁平化,以及平台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一般是三角形,即所谓的金字塔形,被称为“官僚制”或者“科层制”,是一个等级森严,结构稳定的组织架构,但容易滋生腐败、官僚主义,决策效率低下。

所以,组织结构扁平化、平台化的功能作用有:

1)组织敏捷,决策效率高,对市场反应迅速。

扁平化之后,层级减少,以小米为例(如图),一个集团化超大型公司,其等级也不过三级。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分秒必争,等级少了之后,自然应对市场变化能够更快,决策效率更高,也符合当下比较流行的敏捷组织这一特点。

2)利于培养人才。

扁平化之后,总经理直接管理的人,可能由原来的几个人,变成了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上百。总经理的精力肯定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要对部属进行授权、赋能,让他们可以独当一面。

阿米巴有一种说法叫“人人成为经营者”,说直白一点就是人人当老板,海尔称之为“人人创客”。

3)领导职权,由管控命令型变成了辅导帮助型。

如图:

组织结构平台化之后,一线组织有更大的决策权,后台组织更多的是支持、服务一线组织,而原来指手画脚的领导们,则更多的是辅导培育一线组织,服务帮助他们。

这样做,其实是给领导减负了,当然,无论是扁平化,还是平台化,都利于培养人才。

4)后台组织,由监督管理型变成了支持服务型。

原因同上。

关于阿米巴组织类型,并不是仅有平台型,还有团组型、圈层型,以及网络型。但目前中国主体结构是平台型,由总部控制资源部门,即所谓的“后台”,成立一个个小型的一线组织,即所谓的“前台”。

(阿米巴组织结构类型,可以参阅笔者前面文章。)

二)内部市场化、经营分析与决策:

中国式阿米巴的第二个主体模块是经营会计,而经营会计的支撑是内部市场化。

以平台型阿米巴组织为例,将一个个的一线组织虚拟成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内部定价交易,制定出经营报表,根据报表分析经营得失,并依此改进措施,优化经营管理,作出最终的决策。

那有什么好处呢?

1)利于提升巴长的经营意识。

如图:

企业员工多数情况下很少会关心公司挣不挣钱,而只关心自己可以拿多少工资。企业到底经营得如何?员工只会说与我何干?

什么是经营意识?一个最最基本的就是公司到底挣不挣钱?利润如何?实施了阿米巴,每个巴都要独立核算,巴长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巴进账多少钱?成本费用分别是多少?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老板常常要求员工建立老板思维,甚至组织员工学习什么老板心态,请问,连报表都看不到的人,如何建立老板意识?

然而,成立阿米巴组织,进行独立核算,将不再是老板会主动节约了,员工也知道如何省钱了。以前经营意识只有老板及几个核心高管才有,现在至少到巴长这一级是有的。

所谓“人人成为经营者”,每个人都具有了经营意识,就是一种体现。

2)利于检验每个巴的经营能力。

如图:

以前采购、生产、销售是一个整体账本,只知道整体挣了多少?亏损如何?现在采购、生产、销售,独立成为阿米巴组织,虚拟成公司,独立核算之后,有可能发现采购生产都在亏损,而只有销售挣钱。

自然,可以依据这个关键指标判断出,谁才是合格的人才?

3)根据经营报表,及时分析出经营得失,并改进相关措施,优化经营管理。

如图:

财务报表本身就有分析决策的功能,而传统的财务报表一般具有滞后性,上个月的事情,这个月才会总结。而经营报表最大的优势在于及时性,及时地分析报表发现问题,及时地改进。

(阿米巴经营报表的及时性,以及经营改善这一特点,可以参阅笔者前面文章。)

4)经营报表可以作为人才选拔及激励的重要依据。

如图:

经营报表的利润指标、单位时间附加值,可以用来检验每个巴的经营能力,自然可以据此来选拔人才。同样,报表的核算利润,也可以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

现在一般都比较喜欢用分红的方式来进行人才捆绑,但一个部门经营,用公司整体的分红来进行激励是否一定科学?运用阿米巴独立核算的方式,以部门的利润进行激励,可能更有科学性。

三)经营共创(合伙制),利益共享:

中国式阿米巴的第三个主体模块是人才激励。其实,阿米巴经营模式是不主张人才激励的,特别是过度激励。

讲一个例子:

一个美国经理,他领导下的部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于是稻盛先生给整个团队奖励了每个人一个月工资。美国经理表示不服,因为他认为是自己领导有方,所以他自己应该拿到更高的奖金。

而稻盛先生认为这是整个团队集体的努力,而且不支持过度激励,不支持个人英雄。

再讲一个实验:

A和B两个人,工资都是一万元,后来A实行激励政策,做得好奖励多,做得不好,自然也拿得少,而B维持不变。

在形势好时,A的状态很疯狂,工作成效明显,奖金也多。而形势不好时,即使给到他工资一万元,却远远不如以前没有激励时的工作成果。也就是说,A经过激励之后,即使工资与B相同,但工作成果远远不如B了。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且,因为利来,必为利往。

但是,在我们中国,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崇拜英雄的,我们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激励的。中国式阿米巴物质激励的方法是有很多种的,如股权激励,如公司分红,但我个人比较主张的是合伙人制度、部门核算分红。

(对具体的激励方法如果感兴趣,可以参阅笔者前面文章。)

讲一讲经营共创(合伙制),利益共享的好处:

1)利于深度捆绑人才,且保持人才活力,没有风险。

这是显而易见的。合伙制最大的好处,可以规避股权激励的风险,灵活实用,同时又可以实现股权激励所产生的利益共享之功效,而让人才对公司有更大的归属感。

股权激励有两大风险:

1)股权激励不仅是利益分享,也会导致权力分配,严重时甚至失控,失去公司的经营控制权;

2)股权激励有可能导致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极可能导致核心人才旱涝保收,不思进取。

(具体内容,请参阅笔者前面的视频作品。)

尤其是第2条,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连股神巴先生对此也非常头痛,极为反对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有可能导致激励对象后续不作为,而合伙制永远是付出与收益成正比,人才会永远保持活力。

当然,经过足够的时间考察,合伙人如果价值观相同,且能长久保持活力,也可以对合伙人由合伙制变更为股权激励,将合伙人变成注册股东。所以,合伙制也是股权激励的一种过渡方式。

2)利于真正实现人人成为经营者。

组织结构扁平化,可以让各级巴长享受到权力,独立核算,可以培养各级巴长的经营意识,但真正让巴长有真正当老板的实际感觉,是因为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

而合伙制以类似股权激励的方式来激励人才,让各级巴长在权力、形式,以及利益上真正类同于老板,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目标,让各级巴长真正为了自己而努力奋斗。

3)利于公司业绩增长与利润提升。

一般深度捆绑人才,很多公司都采用股权激励,在本来公司利润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用来分享给员工。当然,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对,员工也应该得到奖励。

正如巴菲特所顾虑的那样,很多职业经理人其实没有做什么努力,却因为股权得到了非常高的收入,分走了公司的很多利润。

而合伙制的激励更有灵活性,可以做增量激励。在超过预期销售额和利润的基础上,拿出更高比例的分红(甚至可以是数倍比例),对人才进行激励。

简单举个例子,完成既定目标,享受利润分红10%,但完成超额目标,超出部分可以享受利润分红50%。这样必然鼓励员工疯狂追求增量,更加利于公司的发展与利益。

四)组建培训中心,统一价值观和目标:

中国式阿米巴的第四个主体模块是经营哲学(如图),也就是企业文化。

何为文化?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甚至信仰。比方说中国人的祭祀文化,就是融入中国人血液的一种信仰,也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华夏文化的典型文化,如祭祀文化,还有家天下的观念。

当然,从清明祭祖的现实来看,以及现在年青人的居住观念,甚至婚姻、传承观念来看,祭祀文化与家天下的观念已经受到了极大挑战,而这两个文化却是我们中华文化没有断裂的证明。

对于企业而言,文化是什么?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员工共同的信仰,简单地讲,就是大家都相信的东西。

有一种说法是:思想不能统一,但可以统一目标。针对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抗拒所谓洗脑、PUA,从而抗拒统一思想、统一价值观,从而退而求其次,员工至少应该做到可以统一目标。

但统一目标只是形式,其本质还是在于思想统一、价值观统一,所以,文化的宣传与影响是必要的,也非常关键。实践中,我们常常利用培训的方式来推广价值观、宣传思想。

对于小微型企业,一般则需要组建培训中心。而小微企业的文化更多的就是老板的思想与价值观,老板更要善于利用培训的形式来宣传价值观,统一员工思想。

(具体实施步骤,请参阅笔者前面文章。)

还是来谈一谈组建培训中心,统一价值观的好处:

1)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如图:

培训中心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人才培养,而培训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

2)避免唯利是图,过分逐利。

独立核算,以及人才激励,都容易导致员工过分关注自己,有可能导致员工自私自利。而一个好的价值观,一个良好的信仰足可以避免这一点。

3)形成良好的职场氛围,提升员工幸福感。

如图:

有信仰的人往往有足够的活力、动力,有较高的追求与积极性。如果公司员工的价值观一致,可以想象,这种职场氛围如在家一般,让人觉得放心,甚至依赖,有安全感。

举个例子,我原来在培训公司时有个拥抱文化,每天晨会时,会相互拥抱,并相互进行鼓励。而中国人腼腆,拥抱一般局限于恋人、家人,而员工之间的拥抱会形成家人的潜意识,相互鼓励则更像是家人间的支持,让人温暖。

再比如,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领导与部属如果在外一起就餐,领导买单 ,如果领导与部属撞单,领导应该主动让出客户。这个与拥抱文化,其实都属于我原来培训公司所提倡的“家人文化”。

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同事间的关系都比较好,单纯有爱,做事也简单高效。

4)利于提升员工的战斗力、执行力,做事更高效。

目标一致,价值观相同,如家人一般,在这样的前提下,战斗力如何?执行力如何?效率如何?可想而知。

5)利于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安全感。

这个其实也不必解释,因为大家信仰一样,公司如家庭般温暖,这样的公司即使工资少一点,也能留住人。

当然,还有很多功能,如文化做得越好,公司存活时间就越久,等等,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以上内容,是从中国式阿米巴的四大主体模块中,总结出来的功能与作用,合计16条。这里面有些功能有所重复,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也有些作用并未提及。

但只凭这16条,也足以说明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强大。

如果您觉得有些许帮助,欢迎点赞、评论、收藏、转发文章、关注作者:黄志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黄志新读书

有疑问请私信作者: 1)VX查找“黄志新”; 2)关注“黄志新”,根据提示添加作者。

猜你喜欢
国资国企管理

配套教材《国有资产管理(第二版)》由本课程授课老师黄炜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各大电商平台有售。

by:老派上海闲话传承

行者随笔 | 中国传统文化

《行者随笔》是一部颇有收获的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踏足历史,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思想。行者随笔是一部充满禅意与智慧的随笔集,它不仅记录了明慧比丘尼的旅程...

by:圆圆读书会

随笔

这些随笔,是一些偶尔的所思所感。不知从何讲起,也无大是大非,与朋友相谈又似乎很突兀,遂付诸笔端,倾诉于口。在茫茫人海间,愿我们的思想与情感如浮萍般相遇。也许你会...

by:谭匿鹰

随笔

用声音分享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用声音传递你我之间的真实感情。

by:施如顺

随笔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有时候也会很有趣

by:西小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