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22章

2024-05-21 13:53:2407:00 24
声音简介
【经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话解释】

孔子说:三人以上的言行举止,其中必定有我值得学习取法之处。但就各人行事中,选择他人善的地方来学,至于他人有不善的地方,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过失,若有则改。所处的环境,如果能如此善学,如同得到许多老师的教导,随时随地自我充实,而成为大材。



【章旨】

此章言学无常师。



课程重点:

一、善于学习的人生

人生要善于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至于他人的缺点则作为我的借镜、警惕,我避免有这样的过失、罪恶,《大学》说你对亲爱的人,要知道他的过失;对讨厌的人,也要知道他的功德,如此才会善于取法,取善无穷。

老子说「善者吾师,不善者吾资。」善人是我的老师,善包括他的心态、品德、能力、经验阅历、语默动静;不善者,指这些不如我的,或者非法非礼的,都是我要警惕的。

孔子说:「三人行」,三人成众,三人指三个人或三个人以上,「行」可以指种种的行持行为,或者是走在一块,在家里、在公司、在一起讨论学问,或共事者都可以。



二、三人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吗?

必有就是一定有,三人中一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有注解解为我跟其他两个人,这两个人中有一个人是善,一个人不善,善者,我跟他学,我顺从他;不善者,我改他。此种解法不妥,因为人不可能全善,也不可能全不善,再者,交情不够,也不可以改他,甚至交情好的朋友都不能随便改他,免得会疏远,甚至自取其辱。所以更圆融的解法是,另外两人都是对我有益的老师。

《左传》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他人的善我从,他人的恶,我反省自己并改过,所以都是我的老师。



三、善恶的分辨,要具备相当的眼力

「择其善者而从之」,一个人的成功是靠很多条件、因缘际会组成的,模仿不来,例如李炳南教授,在莒县当官,跟庄太史结缘,到孔家上班,后到台湾,时节因缘正好帮助他弘扬中华文化。

同理,此人表现的坏,也不一定是真的坏,例如此人一时没礼貌,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家里发生变故,也可能是身体不适。因此,我们要有择法眼,知道何者为善,何者为不善,才能看到他人的长处、内涵、学问、道德、能力、才情、人情世故、经验阅历。有时候,他人表面上是善,内心是恶;有时候,他人表面上是恶,内心是善。举例而言,有一个富人在兵荒马乱时,为了维护自己的财产而压制暴民,看起来内心是恶的,可是形象是善的,因为暴民被压制后,就不会造成社会动乱,这样到底是善还是恶?了凡先生说此是正中偏,外相正、内心偏。

又例如吕宰相告老还乡时,乡人喝醉酒挡他的路,他不与乡人计较,想不到多年后,此乡人嚣张跋扈,犯下杀人罪,吕宰相后悔万分,如果当初好好教训此乡人,就不会惹出这样的祸事。当年吕宰相的宽容,是为正中偏,内心是正的,可是行为是偏的。以上是善心行恶事,恶心行善事的例子。



《论语讲要》原文

集解何晏注:「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择善从之。不善改之。故无常师。」

皇疏:「我师彼之长,而改彼之短。彼亦师我之长,而改我之短。既更相师法,故云无常师也。」

刘氏正义,何注似以「行」为言行之行,三人之言行本无贤愚,其有善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善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

此章各注以刘氏之解何晏集解为可从,陈天祥四书辨疑亦从此说。不求备于一人也。皇疏「改彼之短。」只可施于深交。如交不深者不能改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论语讲记-述而篇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by:道外无物

论语 述而第七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来,众多学...

by:林氏包子

《论语 · 述而第七》研习报告

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by:MJ明静

論語不泥 07 述而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