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恨你更想你-弗洛伊德论爱欲与升华

1.8万

弗洛伊德认为

1,从母体子宫到坟墓,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在这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过去经验总要对现时的人格发生影响。而在所有的过去经验中,早期经验,也就是婴儿期与儿童早期的经验,最为重要。他的这一强调同他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正如前面所说,他发现并相信,神经症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经验所产生的心理印记或创伤。




自我防御机制有许多种,这里简要介绍一些主要的形式:


1.压抑(repression)


是最重要的防御机制,也是弗洛伊德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一种心理工具,借助压抑,本我的强烈冲动被排除出意识域,使它们的外显表达被控制。


2.投射(projection)


是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上。这使得此方被压抑的内容在彼方反映出来,因而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


3.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作用又称“文饰”作用,指通过歪曲现实来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行开脱,从而保护自尊心。通常所说的“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属这种防御机制。


4.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是指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地作出相反方向的举动。诸如“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都是这类防御机制的表现。


5.升华作用(sublimation)


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这种防御机制使人能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并不抑制它们的表现。


6.转移作用(displacement)


是指用另一个目标作为替代品,从而安全地释放或满足冲动。所谓“找替罪羊”就是这种防御机制的例子。


然而,自我防御并不总是万能的。压抑可以使人不意识到某些观念,但人们仍可体验与之相伴随的情感。当被压抑的冲动日益强烈地寻求表达和满足,以至压抑机制难以奏效时,被压抑的冲动就有冲破制约、进入意识域的危险。当人在潜意识里觉察到这种危机时,就会产生焦虑。换言之,焦虑体验是一种信号,警告人们:压抑不起作用了。需要更大强度的压抑。但是,人能施加和承受的压抑是有限的。尽管人会有不可接受的欲望,都需要压抑,但压抑并不总是有效的,人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这可能造成人们过度使用压抑,进而导致病态的神经官能症。通常,那些神经症病人花费过多的精力歪曲、掩饰、排解那些不可接受的冲动,以减轻焦虑,以至很少有精力去营造有建设性的生活和现实。


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他的人格发展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各成分处于动态冲突与平衡的过程之中。其中本我所代表的无意识冲动主要是性需要(即快乐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总要通过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区域的快感来实现,而这个区域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人格乃至整个心理的发展阶段。



爱的本能就是人生的本能最重要的表现,这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是不同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和自杀念头表达的则是生 与死的较量与矛盾。 人在美景面前的死亡冲动实际上是用"结束"来定格此刻的美好。 当情感达到一定强度时,希望用想象的"死"的方式来定格体验。这与 自杀完全不同。人希望"幸福地死去",实际上并不会真正地去死,只是 对人类生命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颠覆。

由此,古今中外许多文学泰斗都曾在作品中表达对死亡的态度,也 就可以理解了。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他 的笔下,死亡和生存一样美丽。莎士比亚也曾在《安东尼和克利奥佩特拉》中写到"死的震击似爱人的技巧,它是伤害者,也是被欲求者"。他 们往往不是消极抵抗和悲观的,而是将死亡赋予了许多美丽的、令人向 往的色彩。


人生不可逃避的四大主题


子易


人这一生会面对许多重大的问题,每一次面对便意味着选择,而这些问题都与人生的四大主题分不开的:死亡,自由与责任,焦虑,孤独。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无不含有这四大主题的影子。这四大主题是不可逃避的,唯有我们认识和了解它们才能让我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得到一种安全感。





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的结合!


什么是自由?最初让我对自由有强烈印象的是《勇敢的心》这部影片中男主角为了自由而奋斗,最后在牺牲前壮烈地喊出“Freedom”!生活中的我们无不羡慕自由的生活,但是自由不是漫无边际的,当你在享受自由的时候要随时想到与之对应的责任。


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自由与责任是一体两面的,他觉得美国西海岸边建造一座责任塑像来与东海岸的自由女神像加以互补。自由具有某种限制的束缚,因为我们并不是完全自由而不受任何限制的,但我们的自由也涵盖着对这些限制的反抗。因此最终的目标是,这些情况都有会受到我们选择的支配,而我们也须为此负责。


生活中有的人做事自由散漫,有的人做事肩负责任。而我们必须为我们的生命、行动,以及不采取行动,负全部责任。如果当缺乏对个人生活责任的知觉,且消极地假设有因素控制我们的存在时,便会形成一种不真诚的存在模式,就会对我们自身和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不管什么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人们能在可选择的范围内自由地做选择,也因此人类在塑造自己的命运上有重大的影响力,即使我们无法选择是否投入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式及成为何种人:是做一个颓废散漫的人还是一个积极光明的人?


焦虑:一种重要的生命状态


焦虑,没有人说他没有体验过,就算儿童也会有焦虑的体验。通常人们对焦虑都不是很友好,因为焦虑给我们带来不安和困惑。就在我们讨论焦虑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为工作或学习或其他事情而焦虑不安。而焦虑却是我们生命中一种重要的生命状态!


存在主义认为,焦虑是生存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一种情境,它源于个人追求生存并维持、肯定自我的存在。存在主义治疗者认为一般性焦虑是成长的泉源。正常的焦虑是面对事物时迫切的反应,此种焦虑并不需要刻意抑制,并可视为改变的动机。若我们缺少某些焦虑,生命将无法继续。如果没有焦虑,我们就不能算是活着,也无法面对死亡(May&Yalom.1995)。


一般性焦虑又叫做生长性焦虑,它可以刺激成长,当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并明白接受或拒绝自由的结果时,便会体验到焦虑。其实,当我们重建生活时,伴随而来的焦虑,可以说是我们已准备进行自我改变的一种讯号。这种讯号极具建设性,因为它可以提醒我们,自己的情况不佳,需改变。如果我们能学习去倾听这种微妙的焦虑讯息,我们将勇于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向。


面对生活带来的不同焦虑,生与死、成与败、自由与责任、确定与怀疑等,只要我们认清和这种焦虑的来源,勇敢地要面对痛苦与折磨,为生存而奋斗,那么焦虑就会浮出表面。这对于追求独立生活,以成为一个自立自律的人而言,是一个必经阶段。如果我们能以新的生活方式体验更多的满足后,焦虑便会自动消失,而自己也会变得更有自信,而那些来自灾难性预期的焦虑就会愈来愈少。


对于焦虑,我们只能承认和接受,然后积极地去处理,因为焦虑是一种生命状态!


孤独:生命中的一泓清泉


现代人大多数都害怕孤独,不愿意一个人独处,总想着结伴而行。其实,更多的时候那不是一种孤独而是一种孤单。孤独不同于孤单,孤单是一种心理反应,被认为是人痛苦最普遍的来源之一,而孤独却是一种境界,是对自我的一种滋养,就如生命中的一泓清泉。


不可否认人是群居生物,但这与孤独却从未矛盾过。有很多人觉得很多时候感到很无聊,不知道做什么,精神很空虚。总是把这种感觉归结为因为自己孤独寂寞了。但是恰恰你没有体验孤独,没有在孤独中思考才导致你这样。


尼采当年把孤独归结为人生四大主题中,一定包含很大意义的。

生活有太多的烦恼,而孤独却能够洗涤。现代人很多在感到压力的时候选择出去旅游,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有些人却选择一醉解千愁,此种做法实为下策。而最好最廉价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孤独下来,孤独如生命中的一泓清泉,没有丝毫的杂质和污染,把自己融入孤独中能净化灵魂,产生思想。


世上伟大的思想几乎都是在孤独中诞生的。然而孤独的乐趣,也并非是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会懂得。人生不过几度朝夕,繁华的喧嚣过后尽显寂寥,人应该学会在孤独中成长。所以请不要拒绝孤独,当孤独来临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这样你的灵魂便会渐渐的净化,思想也走向升华。


珍惜生命,追求自由的生活,却不忘记要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焦虑总是存在的,莫要担心明天的太阳,只需活在当下;人的一生不长也不短,孤独的时间并不是你想的那么长,应该学会享受孤独带来的愉悦

-日罂理Et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