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阳戏

2.1万

三湘一绝、五溪奇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大庸)阳戏


张家界阳戏俗称 “ 杨花柳 ” 。阳戏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 “ 金线吊葫芦 ” 的唱腔,其风格独具,韵味无穷。


张家界阳戏的唱腔主要有十八调,其中又分正调和小调。正调有正宫调、金钱调、悦调、蛤蟆赶钓、阴调、潼关调、七字调、慈悲调、北河调、小丑调、散板、剁板、叫喊、哀子、导板、一流、二流、三流。小调有男磨子歌、女磨子歌、薅草歌、香灯调、梁山调、观花调、算命调、猜猜调等。


正调的唱法必须用真假嗓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这种唱法又称 “ 金线吊葫芦 ” ,在全国各类剧种中绝无仅有。这种唱法是从土家人的民歌风味衍化而来。土家人山歌唱完,必须用小嗓打一声吆喝,这吆喝声吼得悠扬宛转,激越高亢,而且男女不分腔。阳戏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的演唱正好借鉴和艺术化保存了这一特殊的技巧。


这种真假嗓的巧妙结合和运用,既体现了土家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又展示了阳戏唱腔的风格独具,韵味无穷,土家男女老少在生产生活中都能哼唱几句。然而外地人却很难模仿,很难唱出这种独特风韵。阳戏的唱腔构筑了特殊的地方韵味。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张庚看了阳戏后评论说:“ 此剧种很有特色,可与黄梅戏媲美。” 阳戏被专家和学者誉为 “ 三湘一绝 ” 、“ 五溪奇葩 ” 、“ 是土家族文化中的艺术荟萃 ” 。


2010 年 5 月,张家界阳戏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