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门外 | 北京城的民间叙说

2834

内容简介


哈德门乃崇文门之别称。“哈德”二字在这儿一定要念成hǎde(de还得发轻声),这才是老北京的叫法儿。这个叫法儿始于元代,哈德是哈达的谐音,哈达是蒙古族人献给佛神及贵人的礼物,这个礼节保留至今。在元代,哈德门的正名叫文明门。明英宗正统元年(1435年)重修后,又改名为崇文门,有崇敬文事之意,这个叫法儿一直沿用至今。


还有一种叫法儿海岱门。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上有这样的记载:“哈德门外吊桥上东北隅,近河桥翅边,有半露上部铁龟一个,相传为镇水者。因其北不远处,有小庙曰镇海寺。龟身所露直径约二尺,俗传哈德门原名为海岱门,桥下有海眼,故以铁龟镇之。”实际上这其中也有民间传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哈德门的名称快失传了,只有老北京人还习惯称崇文门为哈德门。


记得民国时期还出产了“哈德门”牌儿高级烟卷,与“恒大“大前门”等名牌儿香烟齐誉京城,解放后,这些老牌子还一直保留着。“文革”开始后,就见不着了。前几年,市场上“哈德门”牌香烟又冒出来了,这大概是商家为了满足老烟民们的怀旧心理吧。改革开放后,有投资商又在崇文门饭店的对面盖起了哈德门饭店,饭店的一层是便宜坊烤鸭店。我想,这除了吸引老北京外,更多的是为了迎合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思乡之情。可不知为什么,前两年把哈德门饭店又给拆了,听说是要盖个五星级的大饭店,名字是否还叫哈德门饭店?不得而知。现而今那儿还是一片废墟。大拆大建已是北京的家常便饭,不必说一个饭店,整个老崇文区还存在吗?没啦!连“崇文区这仨字儿都不存在啦,那叫一个彻底呀!政府要干的事,咱草民管得了吗?管不了。以吴良镛、冯骥才、舒乙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在大会小会上,乃至报刊上呼吁了多少回了,管用吗?我看收效甚微!在现实生活中,贪官们捞钱搞政绩,开发商们大把赚钱才是硬道理!好了,还是莫谈国事吧,免得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我今年74岁了(2015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我爱北京,更爱那城墙环抱的老北京!70多年来,我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崇文区。我是眼瞅着老崇文区一点儿一点儿地被拆光的。能保留下来的成点儿规模的文物,怕也只有天坛公园、龙潭湖公园和明城墙遗址了。前门大街虽然翻建了,但已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及繁华。人气大不如前,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为了留住哈德门外在我心中的记忆,我用几年的业余时间,背着相机,用黑白胶卷拍了一条条即将消失的胡同;拍下了我曾经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拍下了那一座座我曾无数次光顾过的商店、粮店、书店、电影院、饭馆儿、早点铺等。每当看到这些老照片,一件件往事顿时涌上我的心头,真是思绪万千呀!我发誓要把这一切都写出来。假如您也是个老北京、老崇文,那您就与我共享吧。


这里要声明一点,我不是作家,更不是北京史或文物古迹的研究家,我只是个老北京。如果说是个还有点儿不一样的老北京的话,那就是我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人艺)工作和生活了40余年。众所周知,北京人艺是一个以演京味戏(特别是老舍剧作)而见长的剧院。在剧院的老一辈儿艺术家中,熟悉和研究京味儿的大有人在,这也是我偏爱北京话和北京风土人情的原因之一。但偏爱和研究是两码事,咱无法和专家学者比。咱写的是闲书,就是退休了,闲来无事写着玩儿的书。您看着有意思,那您就翻翻它,假如您不喜欢,那也别耽误您的宝贵时间,扔一边儿完事。


者介绍


张帆,1964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话剧表演系,1969年调入北京人艺,历任演员、创作员、电视剧部主任、艺术处处长等职。现为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话说北京人艺》、《走近辉煌》等文艺理论专著,以及多部舞台剧和影视作品问世。




声音7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