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4.1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朗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美。古人称读书为“念书”,所谓念,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要饱含情感,要抑扬顿挫,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意境美。可是不知从何时起,看书取代了读书,成为当下中国人学习的主流方式。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文字和声音都是这个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了一者,信息就是残缺不齐的。高效率的读书讲究“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就是要尽可能全面的获得语言本身传递的信息。如今,我们只剩下了“两到”,甚至“一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学习中医也是如此。

        我们常常苦恼于诵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看则不明其字义,读则不明其发音,而且愈是不会读,愈是不愿意去读,更不要谈在诵读中体味美了。可是古代学习中医往往是耳提面命、口授心传,先生边念边讲,弟子边听边背,出自师口,入之徒耳,即便当时不完全理解,然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人学习中医,没有了师徒授受的环境,又丢失了诵读的习惯,因此难以理解经典的意思,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这成了学习中医的一道障碍。反复的听闻和诵读,可以通过声音不断揣摩和体会文字所携带的信息,更有助于理解文义。不仅记得牢,而且学得快。

声音236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