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生气当饭吃

4223

上次顾医提到焦虑影响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家庭,很多患者门诊都来向顾医师说自己也有这个情况,但是控制不了,一想到就要焦虑,顾医师这几天整理了自己病人资料库的患者,结合各种症状,发现:

当你抱怨孩子的时候,血压高、胸闷了;

当你抱怨工作的时候,胃痛、头晕了;

当你抱怨生活的时候,失眠、焦虑了;

生活+工作+家庭都在被你抱怨的时候,生活没质量了。

很多人最初认为是得病了,后来通过顾医师的解释,知道这是焦虑是心病,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由于抵抗力下降得病,那人到底为什么会焦虑会抱怨呢?

其实还有一种病是因为“生气”所致,很多人不相信,顾医师给你解释一下,生气了以后,

我们常说的:气的胸闷,气的脑子空白,气的胃痛。

道理很简单:生气会让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大量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是个泵,泵出的血液不够,最直接的就是大脑反应慢,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就会被破坏,加快脑细胞衰老。还有一项女性朋友很重视的,长期生气,色斑增多。

从中医的角度:怒伤肝,多思伤脾,惊恐伤肾,肝气郁结,横逆反胃,胃不和,则卧不安,说的就是经常生气,肝气郁结,很多人腹部胀满,没有胃口,胃不舒服,晚上睡眠也很差,这就是生气导致的问题。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这气还是生不得。

谈一下为什么会生气?很多人说我控制不住,那就是拿生气当饭吃,为什么就控制不住呢?如果控制住了,那很多问题,尤其是失眠、焦虑、胃痛都好了。

不爱生气和爱生气的人的区别在于:

前者的理想只是控制自己,后者的“雄心壮志”是控制周围所有的人。很显然,前者容易满足而后者不容易满足。所以,生气源于控制他人受挫。很多爱生气的人来看门诊,都说着别人的不是,各种看不惯,其实还是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这样的心态,可能会好些。
喜欢生气的人内心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就是“我生气,我愿意”。很多女性朋友门诊时都会表现的对男友或者老公不耐烦,经常抱怨对方做的不好,导致自己失眠,殊不知,这种“作”让旁人很无奈,不仅自己生气,还让别人受气,影响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环境。

顾医师分析一下各种生气的类型:

1.爱生气,自己气:很多情感脆弱的女性朋友很多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没有安全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类人群常常肠胃功能不佳,大便不成形,偏瘦,容易早醒,焦虑。

2.爱生气,自己气,气别人:很多脾气急躁的朋友较多见,遇到一些小事情容易争论的面红耳赤,自己气的胃痛+胸闷,晚上入睡困难。

3.自己不生气,气别人:很多大大咧咧的人,不太据小节的人,容易一些无心的言语让别人生气,这种类型的体型偏胖的较多见,说话语速较快,语言逻辑性不强。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改变性格很难,也没有必要,顾医师认为,你就是你,刻意的改变很累,那如何让自己尽量少生气呢?

顾医师和大家分享一下方法:

1.第一种类型的患者:

a.受气了,肝气郁结,因为不会宣泄生闷气,没有发泄所以肝气一直在体内,症状:胀气胸闷;

b.肝气郁结了,总有去的地方,于是肝气横逆反胃,影响了肠胃功能,压力大功能不堪重负,机器运转不利,症状:胃痛、胃胀

c.脾胃功能差,吸收不良,症状:消瘦、便溏

d.多思伤脾:焦虑

e.胃不和、卧不安,肠胃不好,睡眠不好,症状:失眠

解决方法:顾医师调理课程深呼吸法+自我暗示法,饮食上多食用健脾祛湿为主的食物,配合中药调理

2.第二种类型患者:

a.受气了,肝气郁结,因为会宣泄,有途径,不容易肝气郁结

b.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旺盛,症状:脾气急躁,易激惹

c.肝火犯胃,胃气不畅,气机不畅,症状:胃痛、胸闷

d.痰火扰心,症状:入睡困难,脑子很兴奋

解决方法:顾医师调理课程情景转移法+呼吸调节法,饮食上多食用清热理气为主的食物,配合中药调理

3.第三种类型患者:

a.自己不受气,说明外界刺激不容易进入潜意识,心态调整良好

b.换位思考,说话前深呼吸,语速切勿太快,考虑言语对于别人的感受,注意表达方式

c.对于偏胖痰湿体质的人,可以使用薏苡仁、山药、茯苓等健脾祛湿的食材,可以配合中药调理。

生气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切勿认为生气是有个性、有腔调、有性格的表现;生气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没有依靠感、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生气是在拿自己的气伤害别人,于人于己,有弊而无利。

爱比较是心态失衡容易生气的主要原因,谈到心态,我们真的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一种幸福叫做别人的幸福,一般在朋友圈可见;

有一种生活叫自己的生活,一般在生活中可见;

有一种快乐是自己的快乐,而不是过的比别人快乐;

多快乐,少生气,少拿生气当饭吃。

声音1评价0
专辑主播

5351904

简介:顾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经典教研室主任,综合内科行政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上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