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

1万

《一个已婚男人的自述》内容简介:英国小说一向以长篇为主。本世纪初,一位以写短篇小说闻名于世的女作家彗星般出现在英国文坛上。在短短14年(1908-1922)的创作生涯中,她写下了相当数量的短篇小说,大量的文学评论、日记、书信、札记以及别具一格的诗。她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做了大胆的探索,有“英语世界的契诃夫”之称,曾经产生过,并且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她就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即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诗人徐志摩前往访问并写文介绍过的曼殊斐尔。

曼斯菲尔德的曾祖父和曾外祖父都是从英国到澳大利亚去的移民,到了她祖父和外祖父这一辈,又举家迁到新西兰。曼斯菲尔德于1888年10月14日生在新西兰惠灵顿,父亲哈罗德·博昌是个商人,1898年被任命为新西兰银行董事(后升为行长),并于1923年被封为爵士。曼斯菲尔德有两姐一妹,她却对幼弟莱斯利的感情最深。

曼斯菲尔德幼时住在惠灵顿郊区,6岁上小学,同周围的洗衣妇、挤奶工人、汽车司机的孩子一道受义务教育。这样,尽管出身富户,她从小就接触到社会底层。


对于中国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曼斯菲尔德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他们注意到了,不过在几十年前她的中文名字并不是今天使用的通译名字曼斯菲尔德,而是一个更美,更具有诗意的名字——“曼殊斐儿”。说起来,这都要感谢另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子,中国青年诗人徐志摩。

彼时在英国游历的徐志摩,从书本上读到了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后,不可自控地崇拜起了这位低调又神秘的女作家。一生追求浪漫的徐志摩不放过在伦敦停留的机会,通过曼斯菲尔德的丈夫,他有幸与心目中崇敬的曼殊斐儿相会。只是那时,曼斯菲尔德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严重的肺部感染正在摧毁她残留的生命。

徐志摩把这次短暂的,也是他与曼斯菲尔德唯一的一次相逢,写成了经典的散文《曼殊斐儿》。仔细读徐志摩的这篇作品,你会笑他那毛头小子偶遇心仪女神一般的紧张局促,也可能会被他夸张的,毫无保留的宣泄内心的爱慕和崇敬的文字所酸倒。但如果你在这之前读过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如《序曲》《园会》《娃娃屋》《在海湾》《一个已婚男人的自述》等,你会理解徐志摩奔放的热情。因为这些看似随意写就的,不过是抓住生活一个片段进行加工的故事,却有着将读者吸入字里行间的力量,让你出现在凯塞娅刚被搬空的旧宅里,看着这个单纯善良的小姑娘摆弄一块肥皂,透过彩色玻璃去窥视窗外的光怪陆离;或者让你陪着小凯塞娅去探望那个不幸死去的穷人的家庭,看着她如何局促地向这家人献上妈妈给她的一篮子园会上剩下的点心,并羞愧地道歉道:“请原谅我的帽子(一顶在葬礼上显得轻浮不庄重的,过分奢侈的富家小姐戴的帽子)。”

这几个片段无法尽述曼斯菲尔德的文字之美,而文字无法复制你在阅读她的作品时所被激荡而起的心灵上的感悟。

徐志摩将曼斯菲尔德比作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这个著名的文学角色是个坚强又固执的追求自由的女性,茶花女说过:“你知道我是活不长久的,所以我存心活他个痛快!”曼斯菲尔德又何尝不是呢?不同的是,她不像茶花女是靠纵酒恣虐去痛快地活,她是在痛快地写。

无比遗憾的是,时间对她太吝啬了,她没能留下一部长篇小说,只有数本短篇小说集,和部分文学评论,但就这些文字,已经证明她窥得过文学殿堂的一隅。徐志摩这般描述曼斯菲尔德给他留下的感受——“是使我使用上帝给我那管进天堂的秘钥的——她;是使我灵魂的内府里又增加了一部宝藏的——她。”

声音28评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