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辰聊古文

96

      我们所读的都是传颂千年的经典,它们可不是一些躺在书本上“死”的文字,它们是“活人”写的,而且是一些有着巨大“生命活力”的人的创造!

    它们更像是一条河,在历史中流淌,一代代“风流人物”为它卷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有了它们,中华民族才有了“活”的灵魂。

 

     你们今天跟着我读了它们,或许还只一知半解,但是请相信,有些东西已经在改变。

     坚持——这是唯一需要的。

    终有一天,当你蓦然回首——会为你的成长惊叹。

 

    在这个留言的最后给你们出几道思考题吧,在假期里你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把学过的文章再读一读,结合我课堂上讲的,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1、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最后说“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斯人”,包括欧阳修吗?

(参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丰乐亭记》)


2、在《前赤壁赋》中,听了苏轼关于“清风明月”的一套理论后——”客喜而笑“,如果当时舟中的这位”客“是欧阳修,听了苏轼的话,他会笑吗?

(参考《前赤壁赋》、《秋声赋》)


3、在《后赤壁赋》中,苏轼“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登上山顶却忽然“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三个月前就在这个地方他好像已经把人生的终极问题都想透了,怎么只是从“秋”到“冬”换了个季节,他就又“迷惑”了呢?

(参考《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4、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提过“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命题,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恰恰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所缺乏的,那么苏轼有没有可能成为王安石的向导,领他走出“幽暗昏惑“之地呢?

(参考《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

声音1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