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全国卷一

2178

我的动心起念


学生时常问我: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也不错呀,自我感觉也还行呀,为什么一到考试的时候,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会错漏百出,觉得对以前的各种所学,怎么就那么的不自信了了。


其实这也很简单,古人有云:书上得来终觉浅啊。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学习与做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习无非是用自己的旧知识拓展成新的知识,进而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延长知识链条(其实就是建立各种联系,进而比较、区别,这就是所谓的理解)。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或者说,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参照物,如果我们以一个不准确的参照物(旧知识)去寻找新的参照物(新知识),那肯定会出现各种错漏,甚至是谬之千里啊。


而做题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在众多的知识体系中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此,当我们理解一个知识点时,不仅仅是这个知识点的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角度构建和延伸知识点的联系链条,理解这个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仅此而已。以此,不进行实战(做题),怎么可以训练和构建自己知识体系、培养出辨析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能力呢?当然,天才除外。


因此,只有将我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解题环境中才能检测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大部分同学其实还是在做简单的知识重复的无用功,殊不知,不经历风雨(做题实战),是很难见到彩虹的。


这也就是我做近十年高考真题和部分省区模考题解析的原因。重点是通过解析,提供知识背景,把具体的知识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加强识记,深化理解,举一反三,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解题的能力。也希望做这样的音视频,给那些想学习,愿意学习的同学一个迎头赶上的路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