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德-巴赫 小提琴大键琴奏鸣曲

2万

6首小提琴和大键琴奏鸣曲BWV 1014-1019

      巴赫为小提琴与大键琴所作的六首奏鸣曲,在技巧方面非常精密,在理性方面更引人入胜。尽管它们长短不齐、技法形形色色、内容多彩多姿,但整体而言,这些作品是以力量、悲痛、 神秘为主要内涵的。音乐评论家们认为,6首无伴奏(小无)是幻想和感情交织的音乐,这6首数字低音伴奏偏重于技巧化与通过技巧来表达知性。著名的巴赫评论家史怀哲认为,悲痛、神秘感是这6首有伴奏奏鸣曲的主要内涵,“悲痛支配了这些作品,巴赫可能是在失去前妻的印象之下创作的这些作品。”与6首无伴奏(小无)的音乐一样,这6首数字低音伴奏同样是这位音乐巨匠的最伟大的作品!

玻利维亚著名小提琴家拉雷多和古尔德搭挡演绎这六首奏鸣曲则为另一角度完美的诠释了巴赫.巴赫的音乐是属于宗教,又超越宗教的,在巴赫的音乐里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这六首是巴赫为失去第一位妻子玛丽娅之后所作的奏鸣曲,在表现内心体验和情感冲击上要超过前六首无伴奏。如果说格吕米欧演绎的是高高挂在墙上里不苟言笑的巴赫,那拉雷多和古尔德的演奏就是平和谦逊,同样有血有肉的巴赫。演绎巴赫最难达到的是一种必要的平衡,巴赫没有浅薄和不定的情感,没有不好的话语和允诺,他的感情是内在而又炽热的,如何在人的情感与严肃深奥和演奏外表之间取得平衡,这个版本给我了一个满意答案,拉雷多的演奏将这种细致而深落的情感流露展现的富有层次,如同春蚕吐丝般深入到作品内核发掘出内在的美感,委婉动人,含蓄深沉的表达了作曲家在音乐中所寄寓的那种对亡灵的抚慰。既没有那些浪漫派提琴家如愣头小伙般搞的水花四溅,也没有某些所谓理智演奏家把作品逼入冷冰冰的边缘,一切都是那么恰到。
  古尔德的配合也是十分默契。巴赫的复调音乐手法常常让人茫然所失在变化多端的迷宫中,而古尔德总能将其繁复化简又不失作品精髓。听完这些奏鸣曲不由让人记忆深刻,不论是哀伤的慢板还是快板,古尔德都能很好的表达巴赫的真实心境。就如其说过的,在巴赫看来,钢琴是一种非常出色的乐器,问题是要以某种加利用它。我非常想用羽管键琴录制巴赫的作品,这要容易得多,无疑我可以少用一半时间。由于羽管键琴没有像钢琴那样的特征,我可以不必为强调其特征而反复地录音。用钢琴可能有许多不便之处。如果要避免这些麻烦,特别要达到内部声音的高度均衡,就需要敏锐和细心的处理,而羽管键琴根本无此需要。所有的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或是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实际上都是三重奏奏鸣曲,而键盘乐器承担三重奏中三分之二的内容。认为羽管键琴和钢琴样,总能平衡小提琴,这种看法是完全不实际的。羽管键琴永远不可能和钢琴样,让你对结构的演奏手法听得同样清楚,甚至把低音加倍也是……”,对于这点大键琴版本也显胜羽管键琴版。

3首古大提琴奏鸣曲 BWV1027-1029

      巴赫为古大提琴和大键琴一共创作了3首奏鸣曲,BWV1027—1029。这3首奏鸣曲为当时克滕宫廷的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所作,大约作于克腾时期。当时的古大提琴是六弦琴,用现在的大提琴来演奏技巧上有一定难度,这3首奏鸣曲也不如6首无伴奏组曲变化多端,所以现在演出机会不多。但这一组奏鸣曲充分表现了低音弦乐器优美的表现力。这3首奏鸣曲,第一号,G大调,BWV1027,共4个乐章:1.慢板,田园曲风的优美主题。2.不太快的快板,赋格曲。3.行板,虔诚的、沉缓的冥想曲风格。4.稍慢的快板,赋格曲。第二号,D大调,BWV1028,共4个乐章:1.慢板。2.快板,二段体,第一段大部以二重奏方式进行,第二段是古钢琴呈示的主题形成的赋格曲。3.行板,平静而富歌谣性质的主题。4.快板。第三号,G小调,BWV1029,没有缓慢的序奏,共3个乐章:1.较快的快板。2.慢板,二段体,大提琴与古钢琴互为模仿地对答歌唱。3.快板,赋格曲。


声音24评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