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主要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讨论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内容,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方。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间有着交感、制约、互根、消长、转化等关系;五行学说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属性分为五类: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间存在着生克关系。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则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防治。
(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
主要有气血津液、脏象、经络、形体官窍等内容。
气血津液主要阐述气血津液这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物质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脏象则以五脏为中心阐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相关的形体、官窍、情志、液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也包括五脏系统与自然界的关系。
经络主要阐述经络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经概念、分布、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经路线、流注次序以及与脏腑的关系;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功能;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等内容。
形体官窍主要讨论了皮、肉、筋、骨、脉;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三)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病因、发病以及病机内容。
病因讨论了外感六淫和疠气;内伤七情太过;病理产物性病因如瘀血、水湿痰饮、结石;以及过劳、过逸、饮食失宜、外伤、用药不当等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等内容。
发病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协调。发病的两要素是正气和邪气。外界环境、体质和情志等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发病途径主要是外感和内伤。发病类型则包括新感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复发等。
病机是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和内生五邪等;还讨论了疾病的传变与转归。
(四)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
养生即保养生命,包括强身,防病,延寿三项内容。其实施主要在于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摄、加强体能锻炼、谨和寒热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并介绍了中医养生常用的方法。
治疗原则主要讨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内容。

轻松学中医(中医基础理论)
2066.3万
- 10.4万1年前
- 4.1万2年前
- 3.5万2年前
- 3.5万2年前
- 6.2万2年前
- 4.6万2年前
- 4.8万2年前
- 4.6万2年前
- 4.6万2年前
- 5万3年前
- 4.7万3年前
- 4.8万3年前
- 5.8万3年前
- 6.1万3年前
- 5.6万3年前
- 5.4万3年前
- 5.9万3年前
- 6.3万3年前
- 5.9万3年前
- 5.4万3年前
- 5.6万3年前
- 5.7万3年前
- 5.9万3年前
- 6.2万3年前
- 6.2万3年前
- 6.4万3年前
- 6.5万3年前
- 7万3年前
- 6.7万3年前
- 7.5万3年前
- 7.2万3年前
- 7.6万3年前
- 7.4万3年前
- 7.4万3年前
- 7.6万3年前
- 7.7万3年前
- 8万3年前
- 8.2万4年前
- 7.8万4年前
- 7.7万4年前
- 7.8万4年前
- 8.7万4年前
- 8.8万4年前
- 8.6万4年前
- 9.3万4年前
- 8.3万4年前
- 8.3万4年前
- 8.5万4年前
- 8.2万4年前
- 8.2万4年前
- 9万4年前
- 8.6万4年前
- 8.9万4年前
- 9万4年前
- 9.3万4年前
- 9.7万4年前
- 9.4万4年前
- 9.7万4年前
- 9.4万4年前
- 9.9万4年前
- 9.7万4年前
- 10.3万4年前
- 10.1万4年前
- 10.7万4年前
- 11.8万4年前
- 12.4万4年前
- 12.3万4年前
- 12.9万4年前
- 12.5万4年前
- 12.4万4年前
- 11.3万4年前
- 11.2万4年前
- 10.9万4年前
- 11万4年前
- 11.2万4年前
- 12万4年前
- 11.4万4年前
- 11.6万4年前
- 11.4万4年前
- 11.8万4年前
- 12.2万4年前
- 12.7万4年前
- 12.4万4年前
- 12.6万4年前
- 12.6万4年前
- 13万4年前
- 13.5万4年前
- 13.4万4年前
- 13.7万4年前
- 14.1万4年前
- 14.3万4年前
- 14.5万4年前
- 14.9万4年前
- 14.3万4年前
- 14.6万4年前
- 15万4年前
- 15.8万4年前
- 16.1万4年前
- 16.8万4年前
- 16.1万4年前
迷雾森林_8d
老师你好!你讲的非常好的,我也做了笔记,可有些专业的术语,还是不会写,您有没有文字的课件,借我看看,谢谢!
1302565icyj
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有文字就更好了,中医有些术语很难懂,老师的普通话又带点口音,所以记笔记有点费劲
1376072jgjg
特别喜欢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真的是太受益了,非常的感谢老师的大爱。爱您哦,我把您讲的每一课,我都用笔记本一句不落的写下来了,我觉的只有这样对的起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恩有您,有您真好。
为你心动阳哥
这才是真材实料讲中医基础,所有人都应该来学习一下,做人要跟这位老师一样实实在在的讲课。五星好评!
听友268005693
老师讲的特别好,怎样能联系您,想进一步学习
胆小如兔
很好,真希望您往完更,倾囊相授,喜欢这样言简意赅,不懂就记,然后自己慢慢悟。
陈伟_bsh
小白要多听几遍,细品就会有点收获,我就是这样的
听友221712631
127902271022705C08037864646487070407878787848484848
听友212313906
刚开始还觉得讲的不怎么样,可慢慢听了,不仅生动有趣,还讲的很容易理解吸收,越听越想听!👍👍👍
摆烂前先支棱起来
超赞👍超赞👍超赞👍超赞👍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