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雷、迪吕福莱 安魂曲

6825


弥撒是天主教的做礼拜时的仪式,《安魂曲》是弥撒的一个重要形式,用于哀悼离去的人。安魂曲从产生到现在已历经千年,最早保存下来的《安魂曲》产生在13世纪,由佛莱芒作曲家约翰内斯·奥克冈写就。而16世纪至今约有几百首《安魂曲》被保存了下来。勃拉姆斯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经文中,自己选辑了7段德文歌词,用于《德意志安魂曲》,并用乐队和管风琴伴奏。完全打破了用拉丁语演唱的戒律,以及传统安魂曲应有的框架。因此这类题材的结构形式慢慢就变得非常庞大,有独唱、重唱,合唱,以及它们相互的交替穿插,并且广泛采用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形式。柏辽兹在他的《安魂曲》总谱中,要求的弦乐器有一百把之上,再配以相称的木管与铜管,至于合唱团的人数,他认为应该扩编到千人。最令人赞叹的就是在《震怒之日》中“神奇的号角”的开头部分:四组铜管乐器别出心裁地分布在乐队和合唱团四角,齐声奏响。这首《安魂曲》曲思极其雄伟而浪漫,尽管仍是沿用了拉丁文演唱,但几乎没有多少教堂礼拜仪式的成分在内,致使《安魂曲》具有一幕或多幕歌剧的规模。冠着宗教头衔的这类音乐作品,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有的宗教范畴,成为仅是一种音乐的体裁而已,在现代音乐中放射出奇光异彩。这种大逆不道也就成了教皇的“震怒之日”,上了教皇颁布的“不准进入任何教堂演出”的“黑名单”。其实这部赢得国际声誉的作品之规模,也根本不可能在礼拜仪式的教堂中进行演出。

在法国近代音乐史上,福雷处在一个特殊而相当别致的位置中。从年代上看,福雷位于弗朗克、拉罗、圣—桑和杜卡斯、德彪西、拉威尔之间,他是圣—桑的学生,后来也当过拉威尔的老师,于是他的音乐趣味不偏不倚,正好处于他们两人之间:曲调秀丽、温和、和声富于色彩,他的音乐语言比舒曼和门德尔松更为纯洁、洗练,有典型的法国特色。他被法国各音乐流派普遍敬仰、他性格淳厚,音乐创作恪守传统,风格清新、自然,可以说法国音乐中最高贵的因素都被福雷一网打尽。法国音乐评论家称他是体现着“法国音乐的天才”。 福雷这一版《安魂曲》,一反19世纪以来《安魂曲》合唱与乐队规模庞大、创作上强调戏剧性冲突与悲剧张力的陈规,他这版的《安魂曲》乐队编制极小,总谱为:高音声部(treblev.)、小提琴独奏、5把中提琴、2把大提琴、3把低音提琴、2架竖琴、1组定音鼓、1架管风琴。这是当时罕见的、恢复中世纪古代安魂弥撒遗风的作品,但杂配器上则清新淡雅、纯洁抒情。

1、《进台咏与慈悲经》。

 管乐的三次不安和骚动,引出三次安祥的“请赐予他们永远的安息”的首句合唱,把作品领进了庄严的气氛之中,当管乐渐渐放下威严,和合唱完成了一次比一次圆润和安详的应答之后,音乐转入行板。男高音与女高音在管风琴伴奏下相继演唱起大段的十分优美的抒情旋律。进入到更为热烈的《慈悲经》中,福雷让合唱反复吟诵“天主垂怜我等”的经文,情绪渐渐热烈起来,在达到高潮后不久,力度随之渐弱,该乐章在令人顺服的极弱的音响中结束。这个乐章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2、《奉献经》。一开始,女低音与男高音在D大调上相隔六度,男中音唱起—首朗诵调般的歌谣:“主啊,我们献上颂赞的牺牲与祷告,为了我们今天献祭的亡灵。”对往昔心灵解脱的祈求表现的更为坚定不移。最后回复到开头的复调合唱之中,以B大调“阿门”的祈祷,预告着短暂而又辉煌的《圣哉经》的到来。 

 3、《圣哉经》。这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在小提琴独奏与竖琴的陪衬下,女高音、男高音与男低音以齐唱方式,时起彼伏地呼唤“圣哉、圣哉、圣哉”,十分抒情且催人动容。当进入歌颂救世主的“和撒那”时,铜管进入了呈示,气势顿时恢弘起来。但很快就被独奏小提琴以浪漫的、华彩般的演奏接替,合唱声渐弱,将音乐引领到夜曲般的一片静谧中。 

 4、《主耶稣》。在管风琴伴奏下,女高音(有时候会使用童女高音)唱起祈求哀恳的唱词:“仁慈的主耶稣,请赐予他们安息,赐予永恒的安息”。纯净的音色配合透明般的伴奏织体,音乐显得特别超脱、特别怡然。 

 5、《羔羊经》。这段音乐同以往出现过的四段音乐有所不同,配器上增加了铜管的分量,管风琴的应用也相当突出,合唱与乐队以更虔诚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中间频繁的转调使《羔羊经》在色彩方面远比前面的段落复杂并丰富得多,结束时,乐队和合唱再现了引子中的管乐与合唱的应答以及安祥的旋律。 

 6、《请拯救我》。,似乎是延续了《羔羊经》的情绪,这个部分同样是比较戏剧化的,男中音在压底的合唱声部慈祥的拥抱中吟咏,并不断增加音量与情绪的张力,当唱到“愤怒的日子”和“要以权力与火焰来审判这世界”时,铜管加入,合唱团突然放大音量,将整部作品的情绪推向富于热情的高潮。 

 7、《在天堂》。在管风琴的伴奏下,女高音唱出柔和的曲调,深情地祈求解脱。弦乐与竖琴渐渐加入,轻轻地在合唱声中摇曳。乐曲中间情绪有所高涨,但很快又恢复以往的平静之中。整个乐章都被温柔的三音节的和声安抚着,宛如在梦境中,安详平和地推进,最后作品在“赐予永远的安息”的歌声中安静地悄然离去。 

 这个作品乐思安详、旋律畅美,和声的组合精湛而敏感。女高音和男中音在其间穿梭,令合唱效果更为迷人。它不仅篇幅短小,规模也显得精巧,充满安详宁静。称它是一首赞美诗、或是一首小夜曲也不为过。

 福雷自己的说过:“我的《安魂曲》被人批评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它被人称为死亡的摇篮曲,而这正是我对死亡的感觉:一种快乐的救赎希望,一种能触及永善的未来,而不是为逝去的人哀伤。”

这张唱片上还有法国作曲家迪吕福莱(1902-1986)的一首安魂曲(作品第九号)。迪吕福莱名气不大,但他这首安魂曲很有性格也很迷人,甚至有些乐章比福雷那首还好听,譬如开头的“进台经”就极凄婉感人。尤其是它的录音更比福雷那首好一大截,是极少数专重音效的TAS看好的数码唱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