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长必备作文教学方法(1)

1074

我们的课程就以语文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两大课题作文和阅读为主。着眼于教师和学生长期发展,从学会写作文、教作文,到能够研究作文教学,再到发展出自身的教学风格,从根本上帮助大家教会孩子写作文。


第一部分我们先说一说作文教学。


首先,我们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作文教学有捷径”。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虽然一直在教孩子写作文,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却从不相信作文有捷径。回避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当孩子们的作文出现问题时,他们总说让孩子多读书、多练习。好像多读多写可以万能到解决语文的任何难题,这一节课我们先不过分批判这种避重就轻,回避问题的做法,以后的课程中我再详细分析作文得分和多读多写的关系。


虽然有些专家也说多读多写,但是或许人家专家们根本不是这样想的。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更深层次的含义人家不便说出来罢了。


关于教学方法的决定性作用,我举个例子大家就能体会到一点了。


前几天有位中学的语文老师问我:“李老师,我教作文非常认真,让学生每天都写一篇日记。但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孩子们更讨厌作文了。


大家想一下如果每天写日记,这些日记对多数孩子的作文有没有帮助,想必动动手指头就能知道,我们不需要多解释。孩子们的日记怎么应付,想必做过老师和家长的也都知道。


这种榨汁机一样的练习方法,我想即使在作文水平很高的孩子眼中也算不上享受,而是一种折磨。


估计许多朋友也有像这位语文老师一样的苦恼。


我给了他一个行之有效小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分析一下,孩子们写日记,一般是写一件事,但这样持续每天写的话,就觉得没有多少事可以写了,孩子们就会感到苦恼。就算是写了,也是应付作业,草草了事。


所以,我们不再让孩子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是写一个点或片段。把这一个点写详细,也就是练习描写细节的能力,而不是练习记叙某一件事的能力。


比如:一棵树、一朵云、一个想法、一个眼神、一幅图片、一段动画、一个小动物等等,不再强调事件是不是完整,评价标准变成了描写够不够细致。


这样听起来大家肯定觉得不够具体,举个例子,我用看到一只小蚂蚁在树枝上找东西吃,这一个小场景示范一下:


蚂蚁


410日  星期三 


清明过后,路边的树木大多已经发出了嫩绿的新芽,小动物们也陆陆续续出来觅食了。


    放学路上,我正巧发现路边有一只黑色的小蚂蚁爬到了断枝的末端。它慢慢俯下身体,肚皮紧紧靠在枝条上。又大又圆的屁股高高撅了起来,来回摇摆着,调整自己的位置。不一会儿,它好像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角度。于是,它后腿撑起身体,前面的四条腿牢牢抓住断开的枝条,把触角伸向枝条的裂口,小脑袋也探出枝条的尾部,脖子向后下方弯折,把头钻进断开的枝条里面,张开小嘴巴尽情地吸着嫩枝流出来的汁液。


这是多么令人着迷的小精灵呀!


读到这里估计许多老师已经明白了这个思路,这篇日记没有具体事件,除了开头结尾两句话,就是对蚂蚁的描写,但是对蚂蚁的描写细致生动。


之后,我又给这位老师举了几个例子,详细解释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经过几次训练以后,学生们的日记有了新的素材,和观察生活的兴趣,大部分同学描写能力显著提升。一个本来令人头疼的日记,变成了一种趣味十足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