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奥书社|物理学的进化.爱因斯坦

2600

  《物理学的进化》是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科学家利·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读物,首次出版于1938年。

  《物理学的进化》介绍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相对论、量子论和场论的演变情况。其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所在,从而引导读者怎样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全书没有引用数学公式,文字通俗、举例浅显,编写体裁别开生面,是一本通俗的科普书籍。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机械观的兴起;第二章:机械观的衰落;第三章:场、相对论;第四章:量子。本书是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奠基人艾·爱因斯坦和著名科学家利·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名著,主要介绍了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的场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演变情况,其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从而指引读者怎样去找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全书不引用数学公式,文字通俗,举例浅显,编写体裁别开一面。

创作背景

  1936年,波兰物理学家利·英费尔德来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成为爱因斯坦的助手。在短短的两年合作时间中,他们完成了许多极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尽管爱因斯坦十分支持英费尔德,研究院却由于经济问题不同意延长英费尔德微薄的奖学金,爱因斯坦认为研究院对不起英费尔德,同时拒绝给自己十分尊敬的助手提供奖学金,也使爱因斯坦觉得研究院不尊重他本人的工作。因此他打算自己私人支付一部分钱给英费尔德,可后者对这个想法感到很不安。后来,英费尔德想出了另外一个主意——为什么不一起为广大读者写一本书呢,由爱因斯坦作为作者之一,该书一定会取得成功;而英费尔德所分得的版税也恰好可以保障他的生活所需。爱因斯坦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在1938年4月两人合作出版了这本《物理学的进化》。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建立者,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主要著作有《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意义》《论理论物理学方法》等。


  利奥波德·英费尔德(1898-1968),波兰理论物理学家,波兰科学院院士。出生于波兰克拉科夫。1921年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1936-193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与爱因斯坦共事。1939年起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1950年回到波兰。1951年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34年建立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唯象模型,消除了点电荷能量的无限大(玻恩一英费尔德理论)。与爱因斯坦、霍夫曼合作,在广义相对论中由场方程导出了物体吸引的满意理论(爱因斯坦一英费尔德一霍夫曼理论)。英费尔德还是一位科学评论家和作家。与爱因斯坦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声音47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