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的我

2598
《年少时的我》自序。文/易惟楚 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校园生活的小说,正如我现在班上的很多学生一样。记得一次阅读课,我无意间捕捉到一名正在写校园情感小说的女同学,我既为她敢于写作的勇气而欣慰,又担忧于她在没打好基础的情况下会跑偏方向。 毕竟,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学生眼中所写的故事,终究还是难免思想单薄、思考片面,纵使文笔再美,似乎都无法掩盖这一瑕疵。 二十年前,初中阶段的我也曾有在课堂上一边画画一边编故事的尝试,也因此在课堂上被潜伏在窗口的班主任逮到过。当时的我身在穷困乡镇的初级中学,家境也不太好,极少有书可看,更无可供借鉴的小说、散文读本,因而所编所写的便全是脑子里的想象,可以等同于“胡编乱造”,自己倒自得其乐,多少影响了学业。 看着眼前这位女同学所写的“故事大纲”,里面所写到的无非早恋、逃课、作弄老师之类的情节,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些大部分是想象,或有少部分真实的情节,其价值真的有多少? 毋庸置疑,价值自然有,那就是这种写作尝试激发了学生编写故事的潜能,提升构建矛盾冲突的技巧。然而,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因而最终,我坚决地制止了她的这种写作尝试。破而后立,既然那样不对,那么怎样才对? 如今,作为年长他们近二十岁的我,是不是可以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展现他们校园生活的点滴呢?作为教师的我们所写出来的作品,是不是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启发呢? 想到这里,我不禁觉得任重道远。我想到了文学创作的困境。 其实,进行文学创作,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说不出的困难与苦楚。我如学生们一般大时,也苦于书念的少,不敢写;大一些,苦于学业、升学压力,不能写;再大一些,又苦于工作与婚恋压力,无暇写……似乎,人真的少有可以静心下来创作的时候。 于我们而言,文学必然是奢侈品。这类注重精神修养的学科,真的就适合在一切稳定下来之后再接触。我这样无奈地感慨着。 不过,在充实的生活里尽可能挤出时间来从事文字创作,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洗涤,终究是极幸福的事情。不如,就从这本校园生活小说开始尝试起吧。 是为《年少时的我》的序。2019年1月26日。

作者简介: 

    易惟楚,原名易松,经典文学网签约诗人,《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国企宣传、媒体记者、教师工作经验。2018荣获年度经典文学“十佳文学精英”称号,《小清新》《思念的马》等诗歌等获2018年全球华人爱情诗歌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凭借散文《寻梦巴拉格宗》获“当代散文先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