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

1.9万
. 拖延的心理根源

今天我要为你讲解的书是《拖延心理学》,这是一本教你克服拖延的实用好书。

说起拖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拼命赶截止日期的紧张、焦虑,还是任务草草收场的懊恼、自责?你可能拖着不给大客户打电话,错失订单;可能习惯了把困难的工作留到最后一刻,不得不熬夜加班;又或者没有及时还信用卡,被银行罚了钱。不管是哪种情况,拖延都给你带来了沮丧的感受,以及实实在在的损失。

很多人会说,是啊,我真的很想改掉拖延的坏毛病,做事简单爽快,干脆利落,不但能做成更多事儿,也能让周围的人信任我、欣赏我,愿意同我合作。其实啊,战胜拖延没有那么难,只要从身体、心理、环境等各方面弄清了拖延的根源,再有针对性地去练习和改变,你就能远离拖延,及时、有效地把事儿办好。

今天我要给你解读的这本《拖延心理学》,就是你看透拖延、战胜拖延的强大武器。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都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早在1979年,她们就为有拖延症的学生们,开设了第一个治疗课程。从那以后,她们一直专心研究拖延症,为全美国的拖延症患者们做演讲、做咨询,就连《纽约时报》《奥普拉脱口秀》这样的大型报纸或电视节目,也请她们去做专访。可以说,她们是拖延心理方面的权威专家。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就是她们基于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的系统方法和技巧。作者们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像剥洋葱一样层层解读,带你把拖延行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和技巧,教你用切身的行动,去实践和改变。

我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分成5个部分,将用5天的时间带你学习这本书:

第一天你将听到,什么是拖延,以及造成拖延的5大心理原因;

第二天你将听到,拖延有哪些生理及环境原因;

第三天,我将带你盘点拖延行为,并教你制定和完成计划,迈出战胜拖延的第一步;

第四天你将听到,管理时间、提高专注力和放松身心的三大方法;

第五天你将听到,如何避免环境变化造成的拖延,以及如何与拖延的人相处。

了解你拖延的根源,找到对你最有效的方法,并开始行动,你就能战胜拖延。

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讲第一部分的内容:什么是拖延,以及造成拖延的5大心理原因。


2. 什么是拖延

首先,请你一边听我的讲述,一边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过下面这样的经历呢?

星期一,主管把一项工作交到了你手里,告诉你下周五之前要完成。你拿着资料,一边往位子上走,一边想着:看起来不是很难嘛,一个多星期应该够了吧。当然了,越早开始越保险,等我把手上这个表格整理完,我就开始做。这次我肯定会速战速决的。

过了两天,你还是没有做。“不行,我要马上做了。”你这么想。不过,你看看时间,离下周五还远着呢,所以还好啦,由它去吧。

又过了两天,到周末了,你还是没有开始做事。真后悔啊,要是早点开始就好了!下周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要不要现在做一下呢?可是比起加班,玩手机、看电影,哪一样都更有意思。一边玩,一边担心着工作,就这么磨磨蹭蹭过了两天,你开始害怕了,我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做事?我是不是做不完了?主管会不会骂我?

周一主管问你,事情做得怎么样了?你说:“进展挺好的,肯定能按时完成。”主管点了点头走了,留下你在原地承受着良心的折磨。不过,还有五天呢,赶一赶绝对有戏,说不定两天就做完了!没关系没关系,别太着急了。

转眼又到了周三,你已经绝望了。我是不是有毛病?为什么别人都能按时完成工作,只有我不行?这时你可能有两种做法:一是觉得,现在做这件事实在太痛苦了,而且也太迟了,干脆跟主管说,换一个人做吧,大不了硬着头皮挨一顿骂;二是在某个痛苦的时刻,终于开始做事了。这时,你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赶紧做完了事。

终于又到了周末,不管事情有没有做完,你都会因为如释重负或者精疲力竭而崩溃。你会觉得,再经历一次这样的折磨,太痛苦了,所以你下定决心,再也不拖延了,下次一定早点开始!

可是,下一次,你还是会重蹈覆辙。

这就是拖延的怪圈。你或许在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里,都挣扎在这个怪圈中,或者你也可能从头到尾只需几个小时,就经历了一个怪圈。每一次,你都很想早点开始,可到头来,又不由自主地拖延起来。

在英文字典里,拖延这个单词的意思是“推迟、延后、延缓”。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指有害的习惯,比如我刚才讲的,拖着不做工作;另一个指有用的习惯,它能给你带来好处。比如,你手头有好几件事情需要同时做,你分身乏术,只好把不重要的事情延后。这时虽然也有拖延行为,但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把事情推迟没有给你带来麻烦,甚至还帮了你大忙。

而我们要克服的拖延,是那些不但耽误了事儿,给你造成了损失,还让你感到焦虑、后悔、自责,让你备受煎熬的行为。

 


3. 失败恐惧症

拖延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和痛苦,你可能拖到最后延误了工期,被领导批评甚至辞退,也可能想了大半年都没给朋友打一个电话,疏远了感情,或者买错了东西迟迟退不掉,白白浪费了一笔钱。可是,为什么拖延这么难戒掉呢?这是因为,拖延有很多隐藏的好处。

这个说法可能会让你很奇怪:拖延怎么还会有好处呢?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你会发现,拖延往往是在逃避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事情,虽然你也知道,这样做只会火上浇油,但至少拖延的时候,你不用面对糟心的事儿。作者在书中归纳了5种造成拖延的心理原因,把人们对拖延的依赖分析得淋漓尽致。你可以一边听我的讲述,一边想想你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在拖延时有什么表现,来验证一下。

第一种原因,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害怕失败。

给你讲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志的文章写得不错,老师推荐他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征文比赛。小志很想拿个大奖,可是交稿日期越来越近了,他还是一个字都没有写。他想:现在功课太多,过几天有空了再写;过了几天,他又想最近天气不好,等天气好了再去采采风;真正到了天气好的周末,他又对自己说:状态不好,没有灵感……最后,他越来越心烦,干脆安慰自己说,时间不够了,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还是算了吧。

在这个例子里,小志迟迟写不出文章,是因为害怕文章写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证明不了自己的实力。在书里,作者把这样的表现,称为“失败恐惧症”。

失败恐惧症是怎么来的呢?它来源于人们看待事物的心态。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挑战时,有两种不同的心态,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有固定心态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天生的,事情没做好,就证明一个人的能力有问题。他们会觉得,一件事做得很好,就代表我的能力很强,我对自己很满意;做得不好呢,就表示我没有能力,我讨厌自己。

这样一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了考验。如果有一件事情没做好,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崩溃。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他们害怕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所以,他们一旦发现事情没做好,就开始拖拖拉拉,拖到最后,要么直接放弃,要么匆匆忙忙完成任务,然后自我安慰说:不是我不行,是我没有尽全力。要是时间多一点,我肯定会做得很完美。这样,他们就用不着因为失败而否定自己了。

和固定心态完全相反的,是成长心态。有成长心态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所以在他们眼里,暂时的失败没有关系,只要努力成长进步,他们就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声音9评价2
专辑主播

1131492

简介:亲爱的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愿我每一次分享能真正的帮助到更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交到一帮与我们同频的朋友,如果觉得主播风小的不错,可以点击头像到主页添加主播微信,我们一起学习,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