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瓷

300
锔瓷:锔一个温润的童年
魏强
我与伍剑兄相熟多年,平日里围绕儿童文学这个话题交流颇多。有时,彼此都觉得微信打字麻烦,就索性电话连线,一聊便是大半个时辰。还有一些时候,隔着手机屏幕聊,仍不尽兴,遂乘车相见,煮茶畅谈。于我而言,伍剑兄是一位亦师亦友的好知己,真作家。
继《外婆》和《西大街》之后,伍剑兄最近又推出了新的作品《锔瓷》。这是一个关于作者童年拜师学艺的温暖故事,也是一个利于引领青少年寻找生命价值的成长故事。而且,书中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优美。通读下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作者有一双童眼。伍剑曾说过:“眼高手低不可怕,努力一下,总有希望达到眼高手也高。怕就怕眼低手低,没有眼光就没有发现。”他说的是童眼,是发现,他是在提醒自己时刻以一种儿童的视角凝视整个世界,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好。我想这也是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需要去努力达成的。儿童文学是一门艺术,深一分则无趣,浅一分则无味,从《锔瓷》一书可以看出,作者关注儿童,善于发现,在语言、情节和儿童心理的细节处理上是独到之处的。如:
1. 蝴蝶静静的落到菜花上,很美。翅膀上端是黄色的,往下是橘色略带粉色,再下端还有五、六个白点儿。
老头儿似乎注意到那花,那蝶,他猫起腰朝白菜花走过去,像要去抓那飞着的蝴蝶。他走过去,蝴蝶飞走了。老头儿没有离开花儿,他蹲下身子,仔 细的瞧着花儿。外婆从房间里出来,“李师傅。”
老头儿摇摇手,眼睛还是盯着花儿,好像蝴蝶还在上面,生怕惊动似的。
2. 第二天很早天边露出鱼肚白,大街的灰色屋顶上泛起光亮,我就起床开始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然后再读:“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正念着启善就闯了进来。他见到我手上拿着书,嘴里叽叽咕咕的,便说:“都学手艺了,还读什么书?”
我眼睛向上一翻,“做手艺也得有学问。”
“屁!”启善眼睛白都翻出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锔钉?能让锔瓷不漏?”
能!大话说出来,可我拿出证据。
启善笑弯了腰:“手艺和读书不是一码事。”
我觉得师傅的话是最神圣,不可侵犯和被侮辱的,所以,启善一开口我就撵他走……
二、伍剑葆有一颗童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提高,孩子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网络、动漫、游乐场……有太多新鲜的事物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牵扯着孩子的注意力。所以相对而言,快餐型消遣类的童书或许更受市场欢迎。《锔瓷》却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没有玄奇,没有爆笑,作者将浓厚的乡土情怀埋藏在平静的文字下面,等待着读者自己去发掘体会。想起当初争论这本书的素材时,伍剑执拗得像个大男孩,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变得紧张了,但我们不能让儿童也变得浮躁、紧张、焦虑。他们需要静下来,慢慢地体会美好的童年时光。我们不能嘴上说着静待花开,手里却挥舞着皮鞭。”伍剑还说:“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能称为文学,文学作品里面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哪怕它看上去很平静甚至平淡,但那是缩回去的拳头。读者只要稍加体会便能感受到,并从这样的阅读中汲取到成长的力量。”所以,在阅读《锔瓷》的过程中我就在想:或许只有像伍剑这样怀着一颗精诚的赤子之心,才能写出《锔瓷》这样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吧?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锔瓷》这本书里,作家伍剑通过回望自己的童年,用一段旧时光的印记来温暖读者的童年,锔瓷,修补的不仅是瓷器,还有对童心童年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