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智者谈|见地

2.6万

面对这样一次重大的公共危机与灾难,从排斥、否定、将信将疑、恐惧、恐慌、非理性行为、平静、反思,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在经历这样的心理历程。在这次公共灾难中,我们既感受到了焦虑、恐慌、愤怒、悲剧、责备、不安,我们也感受了亲情、友爱、互助、温暖、利他这些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当一次重大的公共灾难来临时,一些更为深层的根本问题被抛到了我们面前,我们的生命开始与其直接遭遇,比如死亡、生命意义、理性、个体与共同体、英雄、职业道德,等等,我们能中获得怎样的有价值的反思?我们还能获得怎样的精神成长?我们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我们该如何度过我们的一生?这些问题在敲打着我们每一个灵魂。

这个见地公益线上系列分享讲座,这9位讲者都曾经来过见地沙龙,曾经开启了我们的智识,点亮了我们的灵魂。

希望他们的分享与讨论能对你们也有所启迪,让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来面对疫情,共同面对我们自身,共同面对未来的生活。

也许,真正的启蒙教育就是在重大危机面前的自我觉醒吧。

——见地沙龙召集人 肖怀德


分享嘉宾简介:

祁海,清华大学教授,使用可视化动态成像等前沿手段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及调控机制。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学者”。祁海业余爱好旅游、摄影,尝试自然科学与艺术的沟通。

分享主题:新冠疫情的免疫学问答


张双南,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伽马暴偏振实验、“慧眼”天文卫星、未来若干大型国际合作空间天文项目、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领域专家组首席科学家。

分享主题:从疫情看科学素养—从我的朋友圈说开去


熊亮 绘本作家和画家,水墨画家,艺术教育者,叶准咏春传人。2002年开始创作,中国绘本的先锋,主要作品《游侠小木客》,《梅雨怪》《和风一起散步》《寻暗集》等等,熊亮自幼学习中国画,但风格不囿于此,每一本都在尝试突破原有界限,探索视觉和语言的讲述方式。2018年入围国际安徒生奖五人短名单。

分享主题:儿童教育与更美好社会的可能


尚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象学、法国哲学。主要著作有:《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从胡塞尔到德里达》、《哲学治疗的可能性—重新发现叔本华与尼采》等。

分享主题:萨特《存在与虚无》中的“焦虑”问题


王瑞芸,江苏无锡人,1985年获得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西方储备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旅居美国20年。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迄今发表的著述有:《杜尚传》《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20世纪美国美术》、《美国美术史话》、《通过杜尚》、《戈登医生》(小说集)、《美国浮世绘》(散文集),翻译《杜尚访谈录》。

分享主题:从欧洲文明进化看人文精神的超越力量


李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社会美育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主题:美育与更好的人


陈斯一,四川人,1986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剑桥大学古典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学、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

分享主题:苏格拉底的生与死


雷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哲学系硕士,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儒家哲学思想,中国历代变革。

分享主题:“一气流行”与“本末兼治”—从瘟疫视角理解中国哲学


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1934年生于南京,具有中德双重血统,自幼成长于多语言及跨文化的环境。先后在美国班宁顿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中国艺术史,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2004年从台南艺术大学退休,国际知名美术史学家、书画鉴赏家,至今仍持续深入地研究、发掘、演讲或授书画专题讨论课程。

分享主题:华夏生命智慧在当代时空困境中的治本效用

声音16评价3
专辑主播

161550

简介:见地坚信,艺术、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与融通,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个体构筑健全生命的基石。见地致力于构建创造者的终生学习共同体,探索与发掘启迪智识、滋养社会、面向未来的文化与精神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