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讲解

1万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是《小戴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由战国时期的子思写作完成的。

所谓中庸,是指对待万事万物不偏不倚,既不会不到位,又不会做过头,而是恰到好处。该书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全面阐释了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的思想,认为君子应当遵循“中庸之道”来修身养性,并进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博的影响。

今天,面对空前纷繁复杂的世界,重新学习《中庸》,一定会带给我们很多智慧的启迪。


声音5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