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

71
再读《三国演义》
心存敬畏,始终谦卑,方能行至高远。
《三国演义》中的4副对联:你若看懂,一生受益

要想平步青云,先要脚踏实地。
鲁迅说:“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三国气,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三国》。”
年少时,看三国,喜欢的是刀光剑影,英雄们的斗智斗勇;
年长时,再看三国,才发现,成败的宿命,世俗的输赢,其实早已在为人处世中注定。
一部三国,里面的情节,论成败,也在论英雄;
而里面的对联,讲故事,更是在讲人生。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汉中之战”中,张郃接连败北,一意孤行导致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本该是砍头的罪过,却因为郭淮一句“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保全了性命。
奖惩的标准,在骁勇善战的张郃面前破了例,其实道理也不言而喻:
你有多优秀,就有多特殊;你有多稀缺,就有多例外。
白岩松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职场里,生活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永远是稀缺性。
微博上,曾有个很火的案例:
一家技术型公司的老板,挖到一个麻省理工的大神。
仅一年时间,大神就将年销售业绩翻了两番。
大神不喜欢循规蹈矩,不想打卡,不想穿正装,老板全都欣然破例。
大神抽烟,可公司明令禁止吸烟,于是老板就单独给他安排了一间抽烟室。
曾听过一句扎心而现实的话:所谓规则,就是来限制普通人的。
细想确实如此。
对于强者,所谓的标准是虚掩的门,对于弱者,世俗的规则是迈不过的槛。
所以,与其抱怨命运,不如改写命运;与其计较公平,不如争取公平。


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司马懿一生之敌。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叡任命司马懿为统帅对抗。
经过层层博弈,终究是诸葛亮胜了司马懿几分。
在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算计后,他仰天长叹:
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纵使司马懿一生慧眼识人,机智隐忍,仍不忘告诫自己戒骄戒躁。
作家梁晓声曾经写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早些年,他曾摆地摊儿卖书,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蹲在他面前挑挑拣拣。
梁晓声怂恿道:“都买了吧!这刊物就要停了!”
老者问:“为什么?”
梁晓声故作神秘:“这个作家的中篇,捅了大娄子了,还有这个作家,不久要出国讲学了,知道我是谁不,梁晓声,我也要出国去了……”
老人没做太多评论,买走了所有的书,然后径直离开了。
梁晓声正沾沾自喜时,身旁一位朋友问:
“你知道他是谁么?北师大中文系的副教授!专门研究当代文学的,他才不会相信你那些骗人的鬼话!”
梁晓声一时之间,羞愤难当。
网上曾经有段很火的话:
稍有姿色,稍有才华,都是蛮尴尬的事情。

会在无数个时刻,你站在一级台阶上,自以为窥见了天光。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以为自己游刃有余的领域,就一定是别人知识的盲区,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成年人最大的自知之明,是相信自己能行,同时,也清楚自己的“不行”。
自己能做到的事,相信别人也能做到;
自己做不到的事,允许别人能够做到。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心存敬畏,始终谦卑,方能行至高远。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三国演义》里说: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你痛下杀手时,对方很有可能绝地反击,届时不遗余力地毁灭你;
你赶尽杀绝时,对方很有可能怀恨在心,将来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所以——
离开时,别把门摔得太响,因为你还有可能回来;

散伙时,别把话说得太过,因为你很有可能后悔;

交锋时,别把事做的太绝,因为你很有可能受不起。
人生在世,总是给别人挖坑,往往也会断送自己的后路。
春秋时期,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
正当大家喝得欢畅的时候,忽然一阵风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房间内一片黑暗。
有个醉酒的大臣,趁黑拉了一下楚庄王宠姬的衣服。
宠姬恼怒,顺手扯下大臣的帽带,随即便向楚庄王告状,要求严惩。
可楚庄王不想因此而辱没部下,于是便对群臣说:
“今天众卿一起喝酒,谁不把帽带扯下,就表示他没有尽兴。”
言罢,群臣都扯断帽带,尽情饮酒。
后来楚晋相争,楚庄王几度陷入险境,关键时刻,总有位并不受宠的将军冲锋陷阵。
楚庄王问他为何如此卖命,将军说:我就是那晚被扯断帽带的人。
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有容人的雅量,也必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有恕人的宽厚,也必定有始料不及的运气。
做事别太过,做人别太绝,这份悲悯,这种豁达,有人性向善的温度,更有未雨绸缪的高度。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
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都从白天到黑夜。
刘备临终之际曾告诫诸葛亮:
“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
果然,街亭一战马谡只知道按照兵书布阵,不懂变通,使得蜀军大败,也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失利。
《三国演义》里那句: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像极了每个人年轻时浮躁的样子。
自命不凡,以为满腹的锦绣文章,就能指点江山。
殊不知,那些纸上谈兵的经验,根本接不住生活有备而来的考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想平步青云,先要脚踏实地。
作家林清玄曾记录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初涉职场的女孩儿,第一份工作就是泡茶。
女孩儿刚开始心生怨怼,但后来在泡茶中,对水温、茶量悉心琢磨,就连同事的心情、喜好也细心体会。
最终,领导觉察,觉得连泡茶都这么用心的人,一定是个精明难得的人才,于是放心地给女女孩儿布置其它任务。
其实,一路走来,我们也终会明白:
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天降大任,从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这之间隔了一个茶杯的距离。
我们唯有泡好当下的每一杯茶,才有机会得到岁月的肯定。
《后会无期》里,韩寒写道:听过太多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说到底,做到,永远比知道更重要。

金庸曾经说过:“《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
这部旷世奇书,有为人处世的分寸,更有精进自我的格局;
有智商谋略的过招,更有情商态度的较量。
单是这四副对联,就隐藏着中国人一生的修行。
愿这其中的智慧,你我都能领悟。
声音2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