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梵高传

5.8万

《戴灰色毡帽的自画像》 创作于1887年,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欧文·斯通编著的一本书籍。《渴望生活—梵高传》是其年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北部曾德特镇一个牧师家庭,他自幼性格孤僻、缄默木讷而腼腆。11岁到16岁上学,然后在他叔叔的古匹尔公司干了3年,而后又在伦敦待了两年,去过许多国家和城市。18岁的梵高已立志做一名优秀画家了。家里的亲人都不赞成他作画,只有弟弟理解并支持他。他曾对弟弟提奥说:“我有一种作画的强烈冲动……” 他起初师从海牙画家莫夫,在学习中他对荷兰画家伦勃朗和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米勒的艺术产生了浓兴趣,并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梵高是近代艺术大师中印象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在绘画上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色彩的创造与表现。

梵高在短暂的37年的生命里,以火一般的热情,甚至是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下,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熠熠发光的色彩世界。

他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构成他绘画的特色。

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 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

梵高的伟大,在于他对世界的爱悲壮且深沉,在于他所追逐的东西纯粹至极,尽管当时的世界完全抛弃了他。

艺术里的大爱,体现的应该是人活在世间的苦难,对苦难的产生的悲悯,以及由悲悯升华而成的力量。

声音56评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