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必读|城市发展史

427

我母亲是上海人,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下乡,她在江苏盐城的乡村参加劳动,并在当地嫁给我父亲。我成长在乡村,直到20多年后,从部队转业留在上海,重回母亲的故乡定居。


从此,我的生活经历,被分为三份,一份在乡村,一份在驻地不停变换的部队,一份在城市,每一份经历,都让我对另外两种生活经历产生疏离,这么多年以来,总觉得自己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乡村边缘或者城市边缘,我不知道哪里才算真正的故乡?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我的成长经历以及疏离感,其实也有好处,它让我获得更多纬度的观察视角,既可以用乡村视角观察城市,也可以用城市视角观察乡村,迄今为止,我对两个故乡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写作需要,去年以来,我一直在阅读上海史,近期又将关注点扩展到全球城市发展史,我想将两者结合起来阅读与思考,这样似乎很有趣,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以及找到更多的答案,如何用最简短的文字概括或评价我所身处的城市?什么才是它与生俱来和不可替代的特质?它从哪里来?它往哪里去?


本书的作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rnford),1895年10月19日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符拉兴镇,1912年至1918年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成为美国区域规划协会会员,1938年因发表《城市文化》享誉世界。他强调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应重视各种人文因素,从而促使欧洲城市设计重新确定方向。二战前后,他的著作被波兰、荷兰、希腊等国家当作教材。芒福德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深入到哲学、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他曾十余次获得重要的研究奖和学术创作奖,其中包括1961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学金奖,1971年获莱昂纳多·达芬奇奖章,1972年获美国国家文学奖章。


本书译者: 宋俊岭、倪文彦,感谢他们。听书不如看书,我读书的习惯一定要在书上写写画画,哪怕是电子书,也被我做了很多标注,否则不如不读。


如果有人听了本书,建议听完后一定要买实体书再读,听书,只是入门而已。


毕大费 2021年2月26日下午


声音6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