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老师——《孟子》

4720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司马迁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是孔子之孙子思门人的弟子。后人将子思和孟子一起并称为“思孟学派”。而唐朝的韩愈则认为,中国文化的道统从尧开始,“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在他看来,孟子是秦朝以前中华文化道统最后的传人,是孔夫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圣人。因而后世尊孟子为儒家“亚圣”。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孟子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从汉文帝开始,朝廷就已经开始为《孟子》和《论语》、《孝经》、《尔雅》等书设置博士专门研究。南宋朱熹将《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一起列为“四书”,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孟子》成为了宋朝之后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必读之书。


宋初大儒程颐评价说“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明朝王阳明更是将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说发展成“致良知”,进而开启阳明心学而流行天下、影响至今。


历史上,孟子的思想可以说是铸造了历代英雄的气节和民族的脊梁,立定了中华文化的主心骨,让中华民族虽然经过重大冲击、长期动荡而依然能够拨乱反正,回到“伟大复兴”。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学习《孟子》可以说是真正确立我们对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作为一个学修者,学习《孟子》的意义更加不同,如果要尽快确立学养的根本,真正做到放下名利、改变气质、将所学应用于日用,不只是把传统文化当作理论研究,或者当成心灵鸡汤分享,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


声音42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