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福人生指南》瓦兹拉威克著

2170

不幸福人生指南

   

推荐文

南方朔:本书能一言惊醒梦中人!

 

这是个不久前才发生的事。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设定了一顼“快乐星球指数”,根据该项指数,它认为在全球一七八国里,南太平洋的小小岛国万那杜,乃是世上最快乐幸福的国度。但这个新闻发布后,万那杜的网络报却表示,这件事还是最好别让大家知道,人们知道后就会变得很不快乐幸福!

我最近重读《小王子》,又想起小王子的那句名言:“重要的事情是看不见的。”他的意思是在说,大人们经常都会被各种目的所左右、所扭曲,把其实并不重要的问题当成重要。重要的重要却被当成重要的问题。我们小时候都读过王子公主的话,但这种童话一写到“他们从此以后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就再也写不下去。这似乎也显示了“幸福快乐”是一种“夫复何书”,已无话可说的境界。

“幸福”究竟是什么?大概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说法。我们只能说它是一种朦胧的情愫。但朦胧的东西,当它作为一种美学欣赏的标准,或许还不错,但朦胧这种境界一旦用到了现实世界上,它可能就成了纠纷之源。人们会为了追求朦胧的幸福,而虚构出许多不幸福。幸福的“正”还没有讲清楚之前,不幸福的“负”却已发挥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它使人喜欢钻牛角尖、自寻烦恼,喜欢自己去制造矛盾,喜欢去制造怀疑的性格。一个平平常常的世界,无形中就产生了许多涟漪,甚至于波涛。

以前我在上课及演讲时,经常会讲到一种“负面消去法”的思想方法论。所谓的“负面消去法”,乃是在说,人类在思考问题时,经常会先设定一种不明确的大概念,如“自由”、“平等”、“幸福”就是这种概念。由于这种概念太不清楚,反而滋生出无数争执纠纷,因此为了让问题搞清楚,我们不宜去谈“自由”、“平等”、“幸福”的正面,而应从负面去谈“不自由”、“不平等”、“不幸福”。如果社会上的“不自由”  “不平等”、“不幸福”少了一点,自然而然就等于“自由”,“平等”  “幸福”多了一点。把负面一点一点地消去,正面才可能出现。因此对于“幸福”问题,谈什么是“幸福”,只是治丝益棼,我们还不如只谈什么是“不幸福”。例如,“不幸福”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它到底是真是假?它有什么是庸人自扰?它的心理机制为何?这也就是说,我们与其去谈“幸福”,要去追求“幸福”,不如先去谈“不幸福”。只谈“幸福”,会造成人的“不幸福”:若去准确地谈“不幸福”,我们反而会抓到“幸福”多一点。

我的“负面消去法”思想方法论,在读了奥地利心理学家瓦兹拉威克这本《不幸福人生指南》后,我惊讶地发现到我真是“吾道不孤”,因为本书的思想方法正是“负面消去法”。他没有和许多励志作家一样去夸夸而言“幸福”,却是反向操作,去谈“幸幅”所造成的“不幸福”。作者为学有专精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以及沟通专家,他在讨论“不幸福”时,其实早已超越了“幸福”和“不幸福”这个课题,而进入了人的自寻烦恼、自钻牛角尖、自我不快乐等深层心理分析和沟通心理的领域。他举证精确,下笔幽默,能道人之所末道,任何人读了这本着作,对自己和别人一定会有更多理解。

因此,在这篇导读里,我谈了“负面消去法”这种思想方法论后,我愿更进一步来谈这种反向思考的哲学问题。

近代人类已习惯于一条鞭式的理性主义。对许多问题,我们一开始就设定名称式的大概念,然后从这个大概念衍生出各种问题,“幸福”问题就是个例子。如果有人反向思考来谈“不幸福”,就会被认为是犬儒、虚无。这种哲学态度其实是很偏狭的。因为在世界上,讨论问题的方法可以无限,正面一条鞭式的理性主义,有时根本抓不到问题的要点,需要反向思考来加以弥补。在比较新的哲学上,这已被称为“负面的启蒙”或“反向的启蒙”。这也是我一向主张,当问题走进了死胡同,越谈越乱时,人们就应该反向思考,反向思考有如禅宗的当头棒喝,它经常能发挥“一言惊醒梦中人”的效果。

这本《不幸福人生指南》,谈的是“幸福”问题,但换了方向,从“不幸福”切入。它对人们是个当头棒喝,希望在梦中的我们,会因此而惊醒!



声音22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