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

485

的生活化和大众化的气息已荡然无存。应该说,这是禅宗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三。


轻视文字经教,使禅宗失去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教理之基;偏离了禅宗的原旨、悟道证果的人减少,使禅宗失去了得以自我繁衍和壮大的内在的生殖能力:脱离了生活和大众,使禅宗的人减少,使禅宗失去了得以自我繁衍和壮大的内在的生殖能力:脱离了生活和大众,使禅宗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导致禅宗净化人心、和谐社会的社会价值无从实现。这样一来,禅宗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蜕变成了一种无灵魂、无热力的躯壳。在这种情况下,欲使禅宗象宋以前那样风行于天下,又何可得焉?!


我们知道,禅宗兴盛之前经由了从初祖到六祖的六代单传,而后风靡天下。那么,当年究竟是什么东西促使禅宗,从偏隅之地很快传遍于大江南北呢?从这里,也许我们可找到复兴禅宗的一些启示。外在的因缘我们暂且不考虑,因为内因才是最根本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不妨先考察一下禅宗的内在精神,换言之,我们应当首先恢复或者说回到禅宗的原旨精神上面来。我曾经提出过“要回到六祖那儿去”,其出发点就在于此


当然,如实地恢复禅宗的原旨精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通过对禅宗的历史、宗派、人物,乃至著作等等,进行反省和研究,都可以切入到禅宗的原旨精神。但是,我觉得,对普通信众而言,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认真地研读禅宗六代祖师的传灯法本。如果我们把从初祖达磨到六祖慧能这一段时期的禅法比作树干的话,那么六祖以后的五宗七家就好比树枝树枝再繁茂、树冠再硕大,也是离不开树干的。


基于这种考虑,河北禅学研究所的明尧、明洁二位居士,受我之托,特地花了数月的时间将 禅宗六代祖师的传灯法本,一共十六篇,搜集在一起,并作了精严的校勘和标点,同时,了 方便读者,他们还就法本中的一些比较难懂的字词、典故作了简单明了的注解。我相信,个 法本对广大禅学爱好者,准确地把握禅宗的原旨精神,会带来不小的方便或帮助。这个法无 论是就资料的收集、文本的校勘还是就注解而言,都是值得广大读者读诵、珍藏的可信赖版 本


特为此序,以为推介


2004年8月5日净慧于赵州柏林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