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兴大秦》 理纯 著

1.1万
作者理纯,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兼青年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德立墨芳绿化志愿团团长、北京绿化基金会副理事长。

曾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八、九、十届委员、北京市十二届(2003-2007)人大代表、北京市十一届(2008-2012)十二届(2013-2017)政协委员。

2014年荣获“北京榜样”称号;2019年与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一同获得中宣部“时代楷模”称号;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生、国家最高级心理咨询师。

个人著作:《哲学的根本—存在》、《对抗荒漠化》、《日本新论》、《党外人士看党的伟大》、《佛旨正源》、《强国之道》、《兴农论》、《国力方程》、《墨者看易》、《墨兴大秦》等。

前 言:还原秦史探兴衰

我们研究历史不仅仅是因为去了解过去曾经发生的事,而是要在史中悟道。正如宋仁宗所说的:“鉴于往事,有资于论道”。而这个道,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国家的兴亡、发展之道。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带来国家正确的发展之“道”的选择。一旦对历史的何以兴衰的原因的理解有了偏差,就会采取不同的社会行动,而采取了错误的治国方针的时候,就会带来国家的危险,甚至是万劫不复。梁启超曾言,中国有36次大亡国,每次亡国之后都是残酷的内战,给黎民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由于缺少对历史有正确、精辟的总结,后人没有从历史中搞清楚真正的亡国之因,从而导致国家陷入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必要的悲惨轮回。可见正确地还原历史是多么地重要!

纵观秦始皇重新统一中国之后的所有朝代来说,还原秦史的难度最大。资料久远、难寻不说,关键还佚失严重。但啃这个硬骨头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秦史漫长,如果按照秦二世灭国之时计算,秦国的历史有近800年,比之后任何一个朝代的执政时间都要长久;其次,秦国崛起之后带来了中国的重新统一,拥有巨大的版图;第三,秦国不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各个诸侯国都有其或大或小的原始封地,而秦国却是在诸侯林立的时候也还是没有任何地盘,最后竟然灭了其他各国,统一了天下,其崛起具有代表性;第四,正如毛泽东主席讲到的“祖龙虽死秦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也就是说当今人们还在延用着秦法或秦法的一部分,可见秦国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从秦国的立国、发展和重新的统一及其之后的骤亡,秦国800年秦国的历史无疑具有典型性!

但是遗憾的是,历史又是受人打扮的小姑娘,同样的事物,人们的看法尚且都不一样,对于久远的历史,不同人可能更有不同的认识。1973年毛泽东主席针对秦国历史的看法就同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郭沫若先生完全不同,为此毛泽东主席还专门写给郭老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可以说,当今人们对秦史的认识与史实出入很大。

还原秦史更大的难点在于,记载的问题。遗憾的是,在秦史的本来很有限的史料中,还发现了很多错误的记载,这种错误不仅来自于历史记录者对历史的理解角度不同而对历史的误记或误判,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来自于秦国历史的记录者人为的编篡史实,甚至有刻意误导后人之嫌,原来在历史的记载中也是充斥着那么多意识形态的内容。

比如说,史料中对所谓阿房宫的记载,就把今人搞得狼狈不堪。今天的考古学家们,为了找到这个阿房宫,利用最先进的探测技术,在秦国故都咸阳附近几乎所有的平坦之地上,5米打下一个探方来进行寻找,结果,根本就没有发现有如此之大的宫殿群,证明这个阿房宫的描写纯粹无中生有。还有,有些内容在史实上不易篡改,就在时间上进行篡改。如能够各掌6国相印的苏秦、张仪,明明是张仪在前,苏秦在后,但一些史学家专门将他们安排为同时代的人,从而带来误导。

正是因为一些史书的记载失实,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历史的不同解释,所以我们今天对秦国的一般认识就是秦国的发展是从小到大,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好像量变之中并没有什么曲折。同时,在我们的印象中,大秦国的兴起是因为所谓的法家,是由商鞅的变法带来的秦国的一跃而起。但仔细研究我们发现,所谓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在商鞅之前就已经基本上全部实施了,而且商鞅年代,秦国最大的胜仗也就是斩首7千的战绩。史实是早在商鞅之前,秦献公时代的秦国就已经开始施行变法、奖励耕战,军队也有了非常强的战斗力,并获得石门之战,斩首6万魏军的辉煌战绩。这些与商鞅没有任何关系。

有人说中国每个朝代的兴亡都各有不同原因,这都是看现象,而不究其本质。实际上,历史上的兴亡各个朝代也都是大同小异,都有其因果之道理,其因都是文化。每个朝代刚刚兴起的时候,有着与朝代灭亡之时不一样的文化。兴起的时候都是团结和奉献,灭亡的时候都是自私和不尽责,这都是文化改变的结果,灭亡之后在惨烈的战火中历史又选择了一批无私者,建立了新的朝代,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历史上的兴衰都是这个道理。如果优秀的文化改变或丢失了的话,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意味着灭亡,我们从秦史中更可以看清这个因果。

最后想说的:一个人的生命的确是有限的,但一个组织、国家的生命可以永生,只要后人不要丢弃无私的精神。今天我们的立国也是因为先辈团结和奉献的文化,但我们今天也看到,很多东西慢慢地在褪色。历史乃理论之根,理论乃历史之魂。正如唐太宗之言“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事理”。今天我们更是以史为镜,才可以知兴衰。我们太需要通过历史来进行反省。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应用团结、奉献的文化!国家才能长兴不衰!这就是后记中写到的,屈原用抱石沉江的牺牲来向国人的一份呐喊吧!
声音202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