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48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一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作者用自身童年经历向我们诉说一个充满忧愁、沉重的童年。

从一开始幼年丧父的“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其间两个舅舅的兄弟手足情竟由于残暴的行径而变得一文不值,就连年迈的外祖母也难逃外祖父的打骂。

在这样一片黑暗的夜空里,郁郁寡欢的他在不断地跌跌撞撞中寻找一盏明灯。在无尽的苦难及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中,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那些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光明的民间故事,让他年幼的心灵能在这个冷冻的世界感到温暖。

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给予他力量与支持,宛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照亮他迷茫的心灵之路。
声音3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