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丨中国时间

1129

《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彰显中国情感和中国温度的时间之书,呈现着人与自然心心相印的美好经验。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幅农村生活驳杂的多元化图景,作者试图让节气说话,让节气敲响大地的钟声,对人们的生活进行郑重的提醒,由此思考传统文化如何落地、中国农村的来路和去处。在刘学刚笔下,节气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容纳天地万物的辽阔空间,是缓慢而精细地按照茎叶花果的秩序打开生存场景的一种生活模式。

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本作品倡导人们重回乡土,押着节气的韵脚,去寻找节气时间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找到提升生命质量和改善生活方式的源动力。



十位鲁迅文学奖得主联合推荐

刘学刚的这部《中国时间》,以诚恳的态度,诗性的语言,鲜活的细节,尽显节气之美、大地的生息节奏以及与土地休戚与共的真诚心灵,值得细品。

——河南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邵丽


《中国时间》是刘学刚的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时间在书中是天与地的神秘符咒,是辗转于古往今来的时间轮回中自然界的精灵们穿梭于世间的足迹,也是作家内心致力于时间之书的礼赞。书中精密的叙曲仿佛荡漾着万物的生死之谜,这是一本让我倾慕之书,也是许多年来我阅读过的书中妙品。

——中国女性先锋作家代表人之一、鲁迅文学奖得主 海男


时光匆匆,逝而不返,但《中国时间》却让时间停驻,并带有中国情感和中国温度。这是一部杂书,作者通过独特的角度对时间、时代、境遇进行了个性化思考,有趣而不失深度。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胡学文


立春芒种,冬至大寒,刘学刚用神奇的物候为动植物安排了科学的作息时间,这是独特的《中国时间》,知识和经验打通,历史和现场相融。

——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 陆春祥


刘学刚在每个节气到来之时,在乡村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活动,开荒种菜,并写了这部《中国时间》,这种对原初自然环境的敬畏、对古老的生存智慧的追寻,在当下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质朴的文体又能够让读者体味到人类对大地的深情。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王祥夫


刘学刚经过长期的乡村考察和田间耕作,写出了这部非虚构作品《中国时间》,写出了自然和人心心相印的美好经验。作者对物的观察敏锐而精细,对人如何归附自然进行着郑重的提醒,让人在节气时间中认知自我,井然有序地安排四时生活。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荣荣


刘学刚的《中国时间》写的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息、有味道的中国时间,书中写天地间的物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强烈的宇宙感和时间感中确立安身立命、成己成物的生活方式,这是对当下紧张忙碌生活的一种背离,更是对诗意的节气生活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寻。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王十月


在刘学刚的《中国时间》里,大地的时间比钟表上的罗马数字更有指向性,他用结实的文字将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拉到当下的生活,这样的中国时间既包括中华文明的诗意力量,也包括今天的我们应该遵循的自然法则,刺激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重新思考。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张楚


刘学刚的《中国时间》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它摒弃了浅薄的粉饰与赞美,而专注于自然节律之于当下生活的矫正,文本所阐述的“诗意”也不是造作的吟风弄月,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叫人安心的那种东西。

——河北省作协专业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浩


刘学刚以他扎根鲁中平原的质朴而温情、细腻而诗意的写作风格,书写着大地的美好,他笔下的乡村物事,充盈着一种暖意,一种人性观照的气息。文学以寂寞为性,甘苦为质。这种安静而诚实的写作追求,让他的文字有着自己的呼吸和知觉。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存葆





声音24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