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编》:古代“热词”的前世今生

146

“谢天谢地”、“三教九流”、“诞辰”、“如胶如漆”、“龟蛇二将”、“疙瘩”、“黑白分明”……

这些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词汇,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流传到今天的?在历史上人们又是怎样理解和使用它们的?


清代著名学者翟灏曾著有《通俗编》一书,他广泛集汉语中的各种通俗词语、方言(包括词、词组、成语和谚语),分为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诵、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兽畜、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貎、声音、杂字、故事、识余等38类,每类一卷,共38卷,计5456条。每条之下,举出例证,指明出处,或酌加考辨,诠释意义,说明变化,对所收语词的语源和发展演变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考察,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称道《通俗编》“搜罗宏富,考证精详,而自成其为一家之书,非他家所能及也”。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通俗编》与赵翼《陔余丛考》、钱大昕《恒言录》列为“儒家类考订之属”,认为是“读一切经、史、子、集之羽翼”。


跟随我们的声音,走进《通俗编》,每天了解几个古代“热词”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