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317
作者北岛。
专辑录音。是作者北岛作品的。节选经典片段。
北岛
当代诗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青灯》和小说《波动》,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洛哥阿格那国际诗歌节诗歌奖、古根海姆奖、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最高荣誉金花环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中文名
赵振开
别名
北岛
主要作品出版图书创作特点获奖记录个人生活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青年经历
北岛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当时的北平(即北京)。
1965年9月,北岛考入北京四中高中部。[7]回忆起在四中不到一年的学习生活,北岛坦言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因为数学不好,四中给了北岛的学习压力特别大。
1969年到1980年,北岛在北京市六建当了11年的建筑工人。
早期创作
北岛曾回忆,1969年高中毕业到北京城建公司做一名工人后,1970年春天,当北岛和几个朋友在颐和园划船时,有位朋友在船头朗诵食指的诗,给北岛以强烈的震撼,随后就开始了写诗。
北岛
有人回忆说,北岛是在1970年到海边度过一段时间后开始写诗的,诗中充满着关于海岸、船只、岛屿、灯塔的意象。
1973年前后,北岛与北京四中的同学16常常在一起进行文学沙龙形式的聚会;还同文学青年史铁生等人保持密切的文学接触。
在写新诗的同时,北岛还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如《波动》、《在废墟上》、《稿纸上的月亮》、《幸福大街十三号》、《归来的陌生人》等。在当时一切向前看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大的写作背景下,无论是新诗写作还是小说写作,北岛都是“向后看”的、与主流意识形态“反向”的。
创办杂志
1978年北岛与芒克等人创办《今天》杂志。1978年初秋一个晚上,北岛和芒克、黄锐在黄锐家的小院里喝了点儿白酒,北岛提议要办个文学杂志,于是《今天》诞生了。
北岛的笔名也是因为《今天》的创办而来的。当时北岛和芒克创办《今天》杂志,觉得自己应该有个笔名。有一次无意间两人在晚上骑车,芒克想起北岛是个南方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时候北岛出了一本诗集叫《陌生的海滩》,里面也提到很多岛。他是那种外表看起来挺冷、挺独立,芒克觉得叫“北岛”非常合适。
1980年《今天》停刊。
1981年年初,北岛在《新观察》杂志当编辑,后来调到外文局的《中国报道》任文学编辑。
1985年,北岛调到昌平县任北京飞达(集团)公司干部。[12]在那儿呆了大半年后,成为自由职业者。
1987年春,北岛去了英国,在大学当访问学者。
国外经历
1989年,北岛因故移居国外,一度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并进行创作,寻找机会朗读自己的诗歌。
1990年,北岛移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同年在北岛的主持下《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发行,其网络版和论坛也享誉世界各地汉语文学圈。
1994年,北岛返回中国,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后来,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杜伦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
2001年10月,回国为父奔丧,2002年宣布退出中国人权。
重回祖国
2004年,北岛的散文集《失败之书》在中国大陆出版,这是时隔15年北岛首次在大陆出版书籍。
2005年8月,北岛的随笔集《时间的玫瑰》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2007年,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8月,北岛正式搬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各国漂泊式生活。
香港中文大学北岛著作展
2008年,北岛的散文集《青灯》在大陆出版。[15]
2008年12月,北岛与芒克、舒婷等作为特邀诗人,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利希慎音乐厅举办的“今天的昨天与明天——诗歌音乐晚会”。
2009年,北岛的散文集《蓝房子》与《午夜之门》在大陆出版。
2010年,北岛的散文集《城门开》在大陆出版。
2010年,北岛全票通过当选《钟山》杂志当代(1979-2009年)十大中国诗人之首。
2010年3月,北岛以“想像与创造的空间”为题,主持香港中文大学博文公开讲座。
2011年8月8日,北岛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并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
2013年10月30日,“时间的玫瑰——北岛诗歌之夜”在香港中文大学的邵逸夫堂举行,600多人入场,创下主办方同系列活动的最高纪录。
2013年11月25日,北岛出席汕头大学国际诗歌节。
2014年7月,北岛编选《给孩子的诗》在中国大陆出版[20];繁体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21]
2014年7月5日,北岛时隔13年重回北京,出席新书发布会。
2014年8月22日,北岛出席上海书展。
2014年9月,北岛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9月22日,北岛到北京南五环寿宝庄的民工子弟学校——蒲公英中学教孩子们读诗。
2014年10月6日,北岛出席杭州“第三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
2014年10月17日,北岛阔别45年重回北京四中,并表明希望能回北京四中开课。
2015年6月,北岛与李陀一起编选《给孩子的散文》在大陆出版。
2015年8月8日,北岛出席深圳“第一朗读者”跨界诗歌活动。
2015年11月25日,出席第四届香港国际诗歌节开幕式。
2015年12月,北岛出席两岸诗会。
2017年2月27日,北岛出席“艺术庆云诗歌交流会”。
2018年5月24日,北岛的绘画个展在巴黎地平线画廊开幕,同时推出展览同名画册《此刻·北岛》。[28]
主要作品
类型
作品
时间
诗集
《陌生的海滩》
1978年
《北岛诗选》
1986年
《八月的梦游者》
1988年
出版图书
作者名称 北岛
作品时间 2013年9月
《在天涯》是201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岛。
作品主题
北岛是文革后期兴起的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他最著名的诗歌如《回答》、《一切》、《宣告》、《结局或开始》等,曾经震撼了无数国人,表达了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后的批判与否定、怀疑与茫然。北岛的诗歌冷峻、思辨,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思想能量,总是在悖论与断裂中探寻乃至拷
声音8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