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回忆:在哈尔滨的日子里

28.6万

我的母亲生于1944年,今年77岁,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1961年3月27日,16岁的她初中尚未毕业便独自一人远赴哈尔滨谋生,成为当时的一名“盲流”,最后在哈尔滨啤酒厂找到了工作。她先后在厂工会和人事股工作过,也曾在全市的轻工业产品展览会上当过解说员,还做过厂里文化学习班的老师。母亲在哈尔滨啤酒厂度过了一段精彩的人生岁月,那是她一生中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
后来国家要求“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全部返乡,母亲不得不告别朋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哈尔滨,在1962年8月6日踏上返乡的火车。她试图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努力失败了,她的青春之梦也就此破碎了。
回乡之后,母亲一直在农村生活,辛苦劳作,勤俭持家,受过很多累,也吃过很多苦。
到了晚年,母亲常爱回忆起往事。我就建议她将自己六十年前在哈尔滨生活工作的那段往事写出来,我帮她修改和补充,并在“喜马拉雅”上播出。
之后,总也不拿笔写字的母亲在忙完家务活之余,坐在火炕上,戴着老花镜,就着一个小板凳,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就将六十年前的那段往事写了出来,她一共写了35篇。接着,我用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对她所写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最后合并成了27章,近七万字,并录成音上传到喜马拉雅上。
能随时通过喜马拉雅听到自己六十年多前的往事,而且这段往事是自己回忆的,自己写的,自己的儿子播讲的,这对母亲来说应该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对于我来说,这是我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我献给母亲的最好的礼物。
最后,我想对所有听友们说:我们的父母都曾经年轻美丽过,他们都曾芳华绽放过,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尽管他们现在都已是垂暮之年的老人了,但在我们这些做儿女的眼中,父母应该是永远年轻,永远不老的!

主播:独看落日
写于2021.11.11下午

专辑封面


1960年夏,母亲(16岁)摄于哈尔滨

1961年1月,母亲(17岁)摄于哈尔滨


母亲(下)与好友小吉姐姐合影,这个小吉姐姐是哈尔滨当地人,是哈尔滨啤酒厂的化验员


1961年6月25日,母亲(右)与好友张淑媛(河北人)摄于哈尔滨兆麟公园,


1961年6月25日,母亲(后排左二)与好朋友们摄于哈尔滨兆麟公园


1961年7月1日母亲(17岁)摄于哈尔滨


图为60年代的哈尔滨火车站。该站1904年完工投入使用,它的设计者是俄国建筑师基特维奇,采用当时风靡俄罗斯及西欧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1960年3月28日晚上,母亲到达这个火车站。


图为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母亲当年与好朋友们常来这里购物。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哈尔滨市道里区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设计师为巴吉斯、李光耀、兹耶列夫。哈尔滨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奖。这里也是母亲当年常来游玩的地方。


这是位于香坊区油坊街20号的哈尔滨啤酒厂的老办公楼(2018年拍摄),此楼建于1935年,砖混建筑,俄罗斯建筑风格。母亲当年就在此楼的一层人事教育股工作。

发现此张照片是很偶然的,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为使本专辑更丰富一些,我就网上查询哈尔滨啤酒厂的老照片,在2021年11月16日下午偶然发现了几张哈尔滨啤酒厂的老建筑的照片,包括老办公楼、工会办公室和传达室的照片。我当即就发给了母亲,母亲很快就认出了这是她当年工作过的地方。母亲很惊喜,真是恍如隔世一般的感觉。我也很激动,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些老建筑竟然还在。在此我很感谢这些照片的拍摄者,一位叫“踏寻哈尔滨历史建筑的老谷“的博主,我是在他的博客中发现的。


这是哈尔滨啤酒厂原工会和动力车间办公室(2018年拍摄)。这是一座合体建筑,左边小屋就是工会办公室。1960年4月6日母亲第一天上班,最先被安排在了人事教育股,但在中午之前,工会又要她。随后,一位姓陶的小姐姐把母亲领到了这间办公室的。随后,工会主席要求她在午饭的时间进行广播。结果,母亲的老呔话把全厂职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饭都吃不下了。


哈尔滨啤酒厂的老传达室,母亲也很快就认出来了。


中年时的母亲


母亲(右)与我姨


1997年夏,母亲(53岁)在唐山凤凰山公园


我与母亲


2021年3月,母亲戴着老花镜,就着小板凳,在炕上写回忆录


母亲回忆录手稿


母亲在院子里种菜养花


注:本作品的文字版登载在【今日头条】上,感兴趣的朋友可下载今日头条并搜索关注“独看落日”。

声明:本专辑未经授权不得盗用、转载。


声音29评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