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雨精读

265


读书要精,才能入心。

大家好,我是戚雨。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可不是吗?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和作者的交流过程,从作者那里获知一些新鲜的信息,然后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最终接受或反驳,或者体验着作者营造的一种情感流动。

好书读得越多,我们的内心就会越丰富、越平和。就像高尔基说的: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在这里我想问一问大家,你平时读一本书需要花多长时间呢?每一本书都能读得详尽吗?书的内容都能理解吗?读完一段时间后又还能回忆起多少内容呢?

是不是有的书很感兴趣却读不懂?有的书读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可是过了段时间却已经想不起它到底说了什么?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认为: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一本书就好像是一份教材,作者这个老师要把他的知识教给你,可是能学到多少,就要看你自己能够“抓”住多少了。

书每个人都会看会读,但知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抓”。

我们读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去看上面的文字,同时还要用心去思考,再用耳朵去听听别人的想法,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和应用。

去想、去听、去联系就是我们主动伸出的“抓手”了。

那可能对于工作、生活忙碌的你来说,花大量时间精细地阅读、思考和咀嚼一本书有点奢侈。

不过没关系,从今天开始,“戚雨好书精读”帮你把这活干了,我将把每一好本书拆解成五至十篇精读稿分享给大家,把书嚼碎了再挑出精华送到你面前,再告诉你的这些“营养”对你有什么用处。

希望能够让你在繁忙之中不费力气地获得一份知识大餐,并舒舒服服地享用。

读书要精,才能入心,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