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山》

6145

每天18:00更新,共60集。欢迎关注订阅!


长篇小说《同盟山》一个“楔子”开篇,引出了农家少年吕尚与贵族少年帝辛精彩的出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的悬念。这是这部小说可圈可点之处。“画地为牢”侧面勾画了商朝诸侯国祥和、清明的一面与商都的繁荣与危机成为鲜明的对照。引起我感悟颇多是“姜子牙给妲己起名”,埋下了整篇一个相互爱慕的爱情线。随着姜子牙与苏妲己这个爱情线的延伸,真挚与奉献、狡诈与利用交织在一起,真爱的坚实,虚像的退避,给人以扑朔迷离,由感动若隐若现到真情荡气回肠,凸显人性的贯穿,成为《同盟山》这部小说魅力的源泉。


这部长篇小说与《封神演义》角度完全不同,更加逼真地书写了武王伐纣这一段历史,撇开了许多迷信、神仙、道家魔法邪术的色彩,真实地记叙了牧野大战的全过程,很有历史性,知识性和逻辑性。

3000年前的一个冬天,两个少年因为一只小鸟相遇。全书一主一副,一明一暗,两条线由此铺开,帝辛和姜子牙的博弈由此开始,真正的较量则是五十年以后。


帝辛是强大的,他代表了商朝的强大,短时间内就灭了有苏国;帝辛的强大,还有身体的强壮,60多岁的老人,他还能挂帅亲征。

姜子牙高深莫测,一开始就打算造个同盟山,而当时,同盟山还不是山,是一片桑树林;姜子牙的高深莫测,是一次次预言成真。

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妲己,妲己是凄惨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女人,虽抗争,但无效,她是无辜的,一个白丁女子,哪有那么多的心机?


细细的读,细细地想,感悟有三:

一是积淀深厚的同盟文化,终于用长篇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了。3000年前的历史,没有人能说的清,司马迁的《史记》也有太多不准确的地方;3000年前的历史已经成为神话,《封神演义》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他离获嘉太遥远了,天上地下、神仙妖怪、道教佛教,云里来雾里去,让人搞不清楚,况且,其中压根没有提到同盟山。长篇小说《同盟山》把这个事儿基本说清楚了,为什么叫同盟山?姜子牙、帝辛、妲己、比干是谁?获嘉为甚有七十二冢?答案都在《同盟山》。

二是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现代的、古代的、书面语、口语、俚语统统出现了,出现得自然、贴切。一个人没有在获嘉待过,没有获嘉生活的经历,一下子想理解这些获嘉饸饹条味十足的语言是什么意思还真有点难度,仔细一琢磨,也能理解;把俚语换成书面语,行不行?我说不行。如果换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痛劲儿就没了,就无从体会了。不信,你看看《同盟山》里姬昌、比干受刑的描写,我是提心吊胆的看完的,看完全身有一种疼痛感。

三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同盟山》的故事既独立又连贯,头尾呼应,主线副线明晰,人物刻画得到位,有血有肉有感情,一点也不“脸谱”,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史记》说的一天的决战不可信,反而是《同盟山》里决战的曲折更动人心弦,更可信:假帝辛的设计、妲己的情节翻转,都是神来之笔;姜子牙与帝辛在同盟山的对峙,充满了戏剧性;姜子牙和妲己的情感纠缠一直伴随着周克殷商的故事推进,实在是余味悠长、荡气回肠啊。


声音61评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