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诗经·王风豳风》于晓鹏老师带读随讲

1616

第三部分我们读《王风》《豳风》。

所谓王风,指的是周东都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的风诗,也就是周东迁之后,洛邑一带的风诗。周人本是后稷的后代,虞夏之时,在虞舜、夏禹的朝廷之中作臣子。夏末殷商之际,周人流落于戎狄之间,公刘之后迁于豳。豳(按,豳在汉唐以后,也写作邠。)是国名,在《禹贡》所记录的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陕西省靠近甘肃的旬邑和彬县一带。

早在虞夏之际,周人的祖先弃为后稷,后稷是当时负责农业生产的一个官职,后稷封在邰这个地方,邰曾经是一个古国名,现在是一个姓氏。到了夏朝衰落的时候,当时的族人放弃了农业生产,后稷的儿子不窋,失去了后稷这样的官职,不窋流窜于戎狄之间。不窋的儿子名叫鞠陶,鞠陶的儿子名叫公刘,那么就是后稷的曾孙名叫公刘。公刘带领族人兴复后稷之业,重新开始粮食、谷物的生产,得以富足,公刘于是查看土地的水土、朝向、风水,就把周部落安置在了豳的山谷之间。

公刘之后又传递了十代子孙,就到了周太王的时候,周太王带族人从豳地——岐山之北,向南迁徙,到达岐山之阳,岐山之阳一定是有更多的日照和更好的水土。周太王生王季,王季是太王的小儿子。王季生周文王。文王的二子就是周武王,武王伐纣灭商,遂为天子。文王的时候开始以德政、以教化、以文化天下之民,周文化初兴,而且能够恩惠四方。武王之后,成王继位,成王年幼不能当朝临政,所以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冢宰之职摄政。之后管叔、蔡叔与殷人后裔纣王之子武庚发生叛乱,周公平乱,又在洛邑兴建东都,洛邑当时被认为是居天下之中,四方诸侯来贺的时候,所行的路程大致相近;于是封镐之地为西都,洛邑为东都。

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废掉了申后与太子宜臼,申侯引犬戎攻打宗周(按,宗周即西都镐京),周幽王被杀,周平王继位。周平王在晋文侯、郑武公,以及卫武公、秦侯等帮助之下东迁洛邑,此后周就称之为东周,周王室从此衰弱。

东周的国力已与诸侯无异,大致相当于一个诸侯国的力量,因此东都王城王畿之内的诗不再称之为雅,而称之为风。在西都镐京之时,那一带王畿之内的诗篇被称为雅,包括大雅、小雅;而洛邑这一片区域的诗只称为风诗。因为这是周王所在之地,所以称之为王风。

读了《王风》之后,我们先来读豳风,之后再读桧风和郑风。也是因为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读王风,王风比较凄悲和伤感,读得比较低沉,这时候我们读豳风呢,回溯一下周人的历史,有一种返朴返淳的意味吧!

豳风这一部分的诗篇大多都是歌颂周公的作品,其中若干篇相传是周公所作,比如《七月》《鸱鸮》《东山》等等。当时周公身在洛邑,因为几度蒙受别人对他的非议,周公于是作诗追述祖先后稷、公刘的德行,希望告知天下,同时也劝诫成王。豳风中也有后人赞美周公的作品。

…… ……

我们这次重点基于诵读。每一个汉字的形、音、义是可以互训的;汉字是象形文字,一个汉字就像我们手机里面的一张照片,它已经可以表达一个完整意义了。我们诵读的每一个汉字字音,一定与这个汉字的意义有着本质的、本来的联系。在读每一个汉字的时候,会有自己内心兴发感动状态下的,一种对汉字字音的表达。每一个汉字都要用心的吞吐、玩味。诵出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完整的拼合过程,这也是汉字单字表意能力的体现。这样的诵读,是一次我们真正亲近母语的机会,我们可以再重学一遍汉语拼音。

中国文化承载于文本文字之中,从汉字字形到汉字声音,将汉字内在意义得以充分潜藏或发散。汉字的字形,不是单纯的一个符号,它的声音也不是一种单纯符号的声音。古人因此有因声入道、以声求道的门径、功夫和方法。我愿意做这方面的学习和探索。

这次《诗经》诵读采用中华书局的《诗经诵读本》版本。《诗经》里面有很多古字古音,有些字音,往往历代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我们要找一本书作为依据。在每次诵读之前,我会先按照当天要读的篇目用手机拍照下来,发到群里,大家可以参见。如果大家找到这本书更好;或就参照这个文本的图片也是可以的。

声音34评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