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另一种叙事

923

这本集子收录的文字大多围绕着如何理解“常识”这个话题展开。“常识”可分多种。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些观念会及时帮助人们处理面临的难题,这时“常识”就会有效主导行动方向。可是在历史观层面长期形成的某些刻板僵硬的看法,如果不经调适修正,也许会妨碍历史认知质量的提升,所以必须加以辨析。那些经过规训和教化程序僵固凝结而成的所谓历史观,会妨碍我们对历史进行更有深度的探究。我们在还年轻的时候,脑子里就已经被灌输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概念。这些概念一层层地叠加在生活记忆之中,往往潜移默化地成为我们思考的前提和出发点,或者构成判断世事人情真伪的标准。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比如把“科举”等同于“八股”,把“皇帝”等同于“专制”,把岳飞等同于现代民族国家英雄等。照此判断,丰富多面的历史内容可能在一夕之间就被简化成特别容易记忆阐释的几条干瘪线索,或者成为政治意识形态与极端民族主义者宣泄情感的单一图像。


从疲弱单调的“常识”出发认识历史的思维方式,一旦凝结成惯性力量,难免转为安享的惰性,使人排斥新思想的渗入。所以,质疑“常识”虽有风险却是一件必要之事。也许,一不留神反过来,就会被深陷常识思维之中的人们所同化,大家混成一团和气。但我以为,“常识”必受某个时期特定因素之制约,厘清其背后的强势规训机制和运思逻辑仍有澄清历史误解之功。不敢说能“益智”,至少可以防止使人“变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