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的底层逻辑

248

首先家长要有一个认知,高中是什么?高中是学知识的地方么?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走到社会没有区别,像那句段子,买菜也用不上三角函数,那是什么,是国家筛选人才的机器,把愿学习、会学习的人才筛选出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蓝翔技校才是学知识的地方。有句话叫“你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常识”,很多我们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早有人给出过完美的答案。既然高中是选拔愿学习、会学习的人才机器,那你孩子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这么多年,太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怎么教,却很少把心思放在让学生怎么学,到头来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孩子的成绩却不一定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学习这件事的认知不够,这个认知包括了对用脑、考试、记忆、练习、刷题、听课这一系列和学习相关行为的高级规则,我们习惯服从或盲目抗拒老师家长命令,跟着大流去完成任务,认知当然普遍停留在了“努力”“认真”“刻苦”“勤奋”这些粗线条的概念上,最多再进一步,停留在“各科整理错题本”“英语单词超前背”“多读多听培养语感”“语文整理素材本”“物理勤画图像来辅助”“数学适当超前学习提高思维能力”等等,这些东西很难说它不对,但依然属于粗糙的建议,而不是能做到每个成绩段、年龄段能清晰指导你突破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什么样的方法才是真正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结果的想忘也忘不了的方法?首先必须是系统的超越个体经验的,那些学霸自己本人逆袭的经验,清北学长的奋斗史,个别老师的自我感悟,如果没有经过针对大量非同质化群体的验证、系统化的归纳的话,那当励志故事听听就好,不能作为你可以直接照搬套用的方法,常见的情况是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只是恰好找到了适合他自己习惯与方法而已,不能被复制,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它的复杂程度绝非几条孤立的方法或者几句话就讲清楚的绝招就可以让人脱颖而出的,你需要的是精细且系统的使用手册并结构了基本原理。其次有用的方法必须是有依据的,包括理论和实验结果。当然,一切执行不下去的方法都约等于无效,哪怕听起来很对,最好的坚持是不用坚持。家长要非常明白,教育是有套路的,学习也是有最优解的,教育的本质是认知差、信息差和行动差。我知道你不知道,这是信息差。我懂你不懂这是认知差,我做了你没做这就是行动差。你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们,来上课。


声音7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