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美贸易摩擦

172
过年期间,在家看完了由美国人导演的有关中国工厂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由此生发了不少思考,这其中有关文化偏见、全球化、自动化、企业文化等等。1、关于纪录片《美国工厂》这部由奥巴马夫妇投资,奈飞原创的纪录片,拿下了奥斯卡金像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去美国俄亥俄州办厂的经历。2014年,亿万富翁曹德旺被美国当地招商官员忽悠(此中原因或动机不明确),在当地一家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中开设福耀新工厂,并雇佣了2000多名美国工人。一切都看似十分美好,但各方矛盾却暗潮涌动,希望与失望,乐观与悲观错综复杂。电影主要有以下几条矛盾线贯穿:1、福耀美国工厂管理层与试图组织工会的工人们2、上升期的中国资本家与衰落期的美国蓝领工人3、东方管理模式与美国工人4、当下中式与美式的价值观5、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2、关于员工身份的定义雇佣的2000多名工人中,很多都是当地通用工厂的老员工,他们普遍对在通用的美好旧时光煞是怀念,通过他们的描述,我们依稀能看到美式工厂管理的惬意。现实很骨干,那家通用工厂倒闭了。于是,这也成为福耀厂推进中国式管理的动力因,那帮美国人效应太低了,可不可以强制他们加班?面对接连的产品质量不达标而带来的交货压力,工厂的中方管理人员提出了这样疑问。这个在国内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美国确是最大的问题。每天工作八小时已是极限,为什么还要牺牲休息时间去加班?不仅不能接受加班,美国工人们还要组织工会,向曹德旺争取更多的权益保障。面对美国工人们的行动,曹德旺最密集的时候,每月从福建飞一次美国,亲自参与灭火。他先是开掉了行动缓慢的美国人CEO,然后聘任了美籍华人来管理工厂,果然蜜糖加大棒的方式发挥了作用,一时化解了成立工会带来的威胁。但更大的危机,并没有被解除。毕竟,这事关基本价值观的认同与否:美国工人的工作状态,为什么在中方管理者甚至工人眼里,会认为是懒散怠工,他们自己却觉得已经很勤奋地在为中国老板卖命了呢?其实,这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判断:我们到底有没有把工人当人看?问题来了,同样都是工厂工人,甚至更长的工作时间,更低的薪酬待遇,为什么中国人进了工厂,却真的是一边卖命,一边还要在公司年会上要唱我们是一家人来感恩福耀呢?3、关于中国企业家文化的反思为了激励员工更优异的表现,美国工厂的管理层特别奖励了优秀员工来到福耀的中国总部,并参加了公司的年会。面对舞台上福耀员工高唱我们都是一家人,台下的美国人瞪大了双眼。作为旁观者,看完这一幕,实话实话,我自己也后背发凉。但是,在为美国同事安排这场晚会时,福耀总部的管理者们心里应该在暗自想象美国人取得真经后的欣慰情形吧。事后,他们的美国同事中,有一位直接表达了晚会观后感:这真是一个魔幻的世界。言外之意,居然还有人对资本家这么干!其实,也未必是全部的中国人,都会这么想。最近几天,关于要不要向领导和组织感恩的争论正热火朝天。之所以出现争论,说明大家并不都是认同所谓的报恩、感恩的中国式君臣管理式。福耀的企业文化能否搬到美国呢?我比较悲观。因为在代表美国工人权益的工会长期抗争下,八小时工作日与周末休息已被写入法律,产业工人也在长期斗争中有更强维权意识。所以,我特别认同一句话:即便是君臣之间,也不要讲感情、报恩、爱戴之类,但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角色责任,忠于职守和游戏规则。在机制设计上假设每个人都是坏人,让坏人为了自己利益也只能做好事。在道德品质是提倡每个人都做好人,让好人好上加好再加分。这就能上下同欲者胜了。无论矛盾与冲突是多么激烈,都不够电影最后的镜头让人唏嘘。工厂引入了大量机械臂,并且把用机械臂代替工人的时间表列出来了。哪怕加班再勤劳的工人,在机械革命面前也是弱者,这是不是非常讽刺?这当然包括勤奋的中国工人们。这是关于自动化浪潮下的个体命运,未来会怎样呢?
声音2评价0
专辑主播

13561902076

简介:欢迎关注“混沌学员”,如何 击穿 阈值 ,这个世界不是百分数的游戏,这个世界是0和1的关系 ,做到99%=0.99是00,很多人做事都是多做事情,都在与时间追赶 只追一件事,垂直击穿 , 所有人以为做多,勤快,勤劳,转心向内求,击穿以后就是变大,尤其是变大,找到感兴趣,用生命去击穿,不要活在社会和他人的评论中。